|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湖南省易物服务商湖南省,简称“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长沙,界于北纬24°38′~30°08′,东经108°47′~114°15′之间,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连湖北,总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 百科星图查看更多
目录旧石器时代湖南境地就已有古人类活动。距今1.2万多年前人类即在此种植稻谷,距今5000年前湖南先民开始在此过定居生活。 远在湖南在原始社会时为三苗、百濮与扬越(百越一支)之地,据宁乡县、安乡县、津市、澧县、道县和平江县等地考古挖掘出土的文物证明,湖南境内在40万年前有旧石器时期的人类活动,早在一万多年前就有种植稻谷,早在五千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湖南的先民就开始过定居生活。 元代实行行省制度。湖南属湖广行省,分14路3州:岳州路、常德路、澧州路、辰州路、沅州路、靖州路、天临路、衡州路、道州路、永州路、郴州路、宝庆路、武冈路、桂阳路、茶陵州、耒阳州、常宁州。元朝政府还在今湘西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土司制度,置有10多个长官司或蛮夷长官司,分别隶属思州军民安抚司、新添葛蛮安抚司和四川行省永顺等处军民安抚司管辖。 明朝行省设布政使司,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省下为府(州),府下设县,实行省、府(州)、县三级制。湖南属湖广布政使司,辖地在今湖南境的有7府、2州、2司:岳州府、长沙府、常德府、衡州府、永州府、宝庆府、辰州府、郴州、靖州、永顺军民宣慰使司、保靖州军民宣慰使司。 清朝地方政权实行省、道、府(直隶厅、直隶州)、县(散厅、散州)四级制。康熙三年置湖广按察使司,湖广右布政使、偏沅巡抚均移驻长沙。湖广行省南北分治,湖南独立建省。长沙、衡州、永州、宝庆、辰州、常德、岳州7府,郴、靖2州由偏沅巡抚直接管辖。清康熙三年(1664年)建立湖南省,下设长宝道、岳常澧道、辰沅永靖兵备道、衡永郴桂道四道,道下为府,直隶州(厅),府(州)下为县 [4] 。雍正元年(1723年)设湖南布政使司,雍正二年,偏沅巡抚易名湖南巡抚。 中华民国时,湖南废除府、厅、州,保留道、县两级。民国三年(1914年),湖南省设湘江道、衡阳道、武陵道、辰沅道四道,道下辖县 [4] 。民国五年(1916年)10月,省府裁撤武陵道,常德、岳阳、平江、临湘、华容、汉寿、沅江、澧县、安乡、临澧、南县11县划归湘江道,桃源、石门、慈利、大庸4县划归辰沅道。湖南省分为三道,湖南划分的三道一直延续到道制撤消。民国十一年(1922年)道制撤消,仅存省、县两级。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2月普遍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湖南省划为九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湖南省调整为10个行政督察区,各区辖6~10县不等,并成立长沙市、衡阳市两省辖市 [5]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湘鄂赣抗日根据地。 [106]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国民政府退守台湾以前,湖南省有2市、10行政督察区、77县,湖南省政府驻长沙。1949年8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长沙。 [92] 截至2021年5月17日,湖南省共分为14个地区(13个地级市和1个自治州),122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6个市辖区、19个县级市、60个县和7个自治县。 2019年7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邵东县,设立县级邵东市,以原邵东县行政区域为邵东市的行政区域,邵东市人民政府驻大禾塘街道兴和大道288号。邵东市由湖南省直辖,邵阳市代管 [7] 。9月16日,邵东市正式揭牌成立 [103] 。 2021年1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祁阳县,设立县级祁阳市。行政区划变更后,祁阳市行政区域范围和人民政府驻地保持原祁阳县行政区域范围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由湖南省直辖,永州市代管 [8] 。5月17日,湖南省第19个县级市祁阳市正式揭牌成立 [102] 。 截至2020年12月31日,湖南省共辖14个地级行政区,包括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分别是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邵阳市、岳阳市、常德市、张家界市、益阳市、郴州市、永州市、怀化市、娄底市、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68个县(其中7个自治县)、18个县级市、36个市辖区、共122个县级行政区划。湖南省人民政府驻长沙市天心区湘府西路号。 [172]
位置境域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省境绝大部分在洞庭湖以南,故称湖南;湘江贯穿省境南北,故简称湘。介于东经108°47′~114°15′,北纬24°38′~30°08′之间,东以幕阜、武功诸山系与江西交界;西以云贵高原东缘连贵州;西北以武陵山脉毗邻重庆;南枕南岭与广东、广西相邻,北以滨湖平原与湖北接壤。省界东到桂东县黄连坪,西至新晃侗族自治县韭菜塘,南起江华瑶族自治县姑婆山,北达石门县壶瓶山。东西宽667千米,南北长774千米。 [9] 地形地貌湖南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和南岭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的地带,在自西向东呈梯级降低的云贵高原东延部分和东南山丘转折线南端。地貌类型多样,有半高山、低山、丘陵、岗地、盆地和平原。东面有山脉与江西相隔,包括幕阜山脉、连云山脉、九岭山脉、武功山脉、万洋山脉和诸广山脉等,多为北东-西南走向,呈雁行排列,海拔大都在1000米以上。南面是由大庾、骑田、萌渚、都庞和越城诸岭组成的五岭山脉(南岭山脉),多北东-南西走向,山体大体为东西向,海拔大都在1000米以上。西为北东-南西走向的雪峰武陵山脉,跨地广阔,成为湖南省东西自然景观的分野。北段海拔500~1500米,南段海拔1000米~1500米。石门县境内的壶瓶山海拔2099米。2002年湖南省第二测绘院测定,2003年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复函炎陵县,确定炎陵县境内的酃峰海拔2115.2米。 [10-11] 虽然高程数据已由省国土资源厅作为专项安排,有了准确数据,但因地名命名未确认,所以不能对外公布。 [12] 湘中大部分为断续红岩盆地、灰岩盆地及丘陵、阶地,海拔在500米以下。北部是湖南省地势最低、最平坦的洞庭湖平原,海拔大都在50米以下;长沙市岳麓区最低点洋湖垸海拔21.6米,为省内最低点 [13] 。湖南省的地貌轮廓是东、南、西三面环山,中部丘岗起伏,北部湖盆平原展开,沃野千里,是朝东北开口的不对称马蹄形地形。 [9] [14-15] 地质湘南丘山区、湘东山丘区、湘中丘陵区、湘北平原区。地貌按成因可分为:以流水地貌为主,占湖南省总面的64.76%,岩溶地貌次之,占25.97%;湖成地貌最小,仅占2.88%,水面积占6.39%。按组成物质(不含水域)分沉积岩(包括砂质岩、碳酸盐岩、红岩、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地貌为主,占全总总面积的57.75%;变质岩类地貌次之,占24.99%;岩浆岩类地貌,仅占8.87%。按海拔高度(含水域)分,以300米以下地貌为主,占湖南省总面积44.27%;300米到500米地貌次之,占22.58%;500~800米地貌占18.43%;800米以上地貌占11.72%。按形态分,山地(含山原)占湖南省总面积51.22%,丘陵占15.40%,岗地占13.87%,平原占13.11%,水面占6.39%。湖南省以山地和丘陵地貌为主,合占总面积的66.62%。 [15] 湖南省可划分为六个地貌区:湘西北山原山地区、湘西山地区、水文湖南省河网密布,流长5千米以上的河流5341条,总长度9万千米,其中流域面积在5000平方千米以上的大河17条。省内除少数属珠江水系和赣江水系外,主要为湘江、资江、沅江、澧水四水及其支流,顺着地势由南向北汇入洞庭湖、长江,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洞庭湖水系。湘江是湖南最大的河流,也是长江七大支流之一;洞庭湖是湖南省最大的湖泊,跨湘、鄂两省。 [16] 气候湖南为大陆性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具有三个特点:第一、光、热、水资源丰富,三者的高值又基本同步。第二,气候年内变化较大。冬寒冷而夏酷热,春温多变,秋温陡降,春夏多雨,秋冬干旱。气候的年际变化也较大。第三,气候垂直变化最明显的地带为三面环山的山地。尤以湘西与湘南山地更为显著。 [17] 湖南各县气象站资料统计表明,各地年平均气温一般为16~19℃,冬季最冷月(1月)平均温度都在4℃以上,日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天数平均每年不到10天。春、秋两季平均气温大多在16~19℃之间,秋温略高于春温。夏季平均气温大多在26~29℃之间,衡阳一带可高达30℃左右。湖南热量充足,大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以上的活动积温为5600~6800℃;10℃以上的活动积温为5000~5840℃,可持续238~256天;15℃以上的活动积温为4100~5100℃,可持续180~208天;无霜期253~311天。湖南的热量条件在国内仅次于海南、广东、广西、福建,与江西接近,比其他诸省都好。 [18] 自然灾害湖南春季乍寒乍暖,天气变化剧烈,春季气温虽然逐渐回暖,但北方南下的冷空气仍能经常入侵湖南,使气温猝降,并伴随大风、冰雹、暴雨等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冷空气过后,雨过天晴,气温很快回升。一般年份,3~4月每月有3~4次冷空气入侵,日平均气温一般下降10℃以上,有时甚至超过15℃,5月有2~3次冷空气入侵,日平均气温可下降7℃以上。 湖南夏秋少雨,干旱几乎年年都有,只是影响范围和严重程度不同而已。常年6月下旬到7月上旬,除湘西北外,湖南大部分地区雨季结束,雨日和降雨量都显著减少。7~9月各地总降雨量多为300毫米上下,不足雨季降雨量的一半,加之南风高温,蒸发量大,常常发生干旱。 [18] 植物资源湖南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主要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为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拥有5个森林类型、12个植被型组、23个植被型亚组、63个群组、143个群系。湿地生态系统分为江河、湖泊、沼泽湿地。经科学测算,全省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为1.22万亿元,其中森林为1.01万亿元,湿地0.21万亿元。我省的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很高的代表性和典型性,拥有全球200个具有国际意义生态区的两个区,即武陵雪峰山脉和南岭罗霄山脉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区,跨北纬20到30度典型亚热带5个纬度,被誉为全球同纬度地带最有价值的生态区。植被丰茂,四季常青。2020年,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53个,面积91万公顷。其中,国家级23个,省级30个。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71个,面积68.1万公顷。其中,国家级22个,省级49个。世界地质公园2个,国家地质公园14个。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8.1万公顷,年末林地面积1298.6万公顷,活立木蓄积6.1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9.96%。 [19] 动物资源湖南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是全国乃至世界珍贵的生物基因库之一,有华南虎、云豹、麋鹿等1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全省分布维管束植物1089属、5500多种,占热带性属的47.9%,其中包括南方红豆杉、资源冷杉、绒毛皂荚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4种。区系成分复杂、地理成分多样、起源古老,被植物界誉为自白垩纪以来变动不大的古老植物王国,是古老孑遗裸子植物富集之乡。 [19] 土地资源湖南省耕地面积414.88万公顷,约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3.1%;林地面积1221.03万公顷,约占全国林地总面积的4.8%;牧草地面积47.48万公顷,约占全国牧草地总面积的0.22%。土地资源总量丰富,类型齐全,这为湖南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等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19] 水资源水利资源湖南省河流众多,河网密布,水系发达,5km以上的河流有5341条。全省水系以洞庭湖为中心,湘、资、沅、澧四水为骨架,主要属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约占全省总面积96.7%,其余属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的赣江水系及直入长江的小水系。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450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689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68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391.5亿立方米(地下水非重复量为7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为全国第六位,人均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略高于全国水平,具有一定的水资源优势。但由于时空分布不均,“水多、水少、水脏”的三个问题,仍然是全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之一。 [19] 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湖南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矿之乡”。2020年,全省已发现矿种146种,探明资源储量矿种111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9种,非金属矿产63种,水气矿产2种。财政出资实。 [19] 湖南是旅游资源与旅游产业大省,境内山水风光秀美奇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俗风情多姿多彩。一是具有名山与胜水之美。有张家界、崀山两处世界自然遗产,有“五岳独秀”之称的南岳衡山、湖南文化思想坐标之称的云阳山和“民族脊梁”之称的雪峰山,有奔流不息的湘、资、沅、澧“四水”,烟波浩淼的八百里洞庭,碧波万倾的东江湖,闻名全国的浏阳河。二是具有人文与历史厚重之美。有岳麓书院、韶山、凤凰古城、洪江古商城等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有中华民族的先祖炎帝和舜帝,留下了屈原、贾谊、朱熹等历代文人墨客的经世之作,走出了曾国藩、左宗棠、黄兴等众多中国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湖南还是新中国的开创者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等一批领袖人物的故乡。三是具有快乐与时尚融合之美。湖南“影视文化”“歌厅文化”“酒吧文化”“休闲文化”“动漫文化”“湘菜文化”全国驰名,《
截至2019年末,湖南省常住人口6898.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864.7万人,城镇化率56.02%,比上年末提高1.4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83.9万人,出生率12.19‰;死亡人口48.7万人,死亡率7.08‰;人口自然增长率5.11‰。0—15岁(含不满16周岁)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20.78%,比上年末提高1.04个百分点;16—59岁(含不满60周岁)人口比重为60.73%,下降1.37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18.49%,提高0.33个百分点。 [142] 性别构成 2021年,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392万人,同比下降0.24%,占比51.22%,比上年上升0.06个百分点;女性人口为3230万人,下降0.47%,占比48.78%,下降0.06个百分点。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5.02,比2020年的104.77上升0.25。 年龄构成 2021年,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249万人,占18.86%,比上年下降0.66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为4063万人,占61.36%,上升0.7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为1310万人,占19.78%,下降0.10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24万人,占15.46%,上升0.65个百分点)。 城乡人口 2021年,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954.01万人,占59.7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667.99万人,占40.29%。与上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48.88万人,乡村人口减少72.27万人,城镇人口比重提高0.95个百分点。 出生死亡人口 2021年,全省出生人口47.30万人,比上年减少9.35万人,出生率7.13‰,比上年下降1.40个千分点;死亡人口54.93万人,比上年增加2.32万人,死亡率8.28‰,比上年上升0.36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1.15‰,比上年下降1.76个千分点。 [161]
据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湖南省55个少数民族人口为668.5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0.06%,少数民族分布呈“大杂居、小聚居”格局,14个市州、122个县市区均分布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00万以上的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怀化市、张家界市;100万以下10万以上的有永州市、邵阳市、常德市、长沙市。 全省有1个自治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辖龙山县、永顺县、保靖县、花垣县、古丈县、凤凰县、泸溪县和吉首市)、7个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江华瑶族自治县、城步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麻阳苗族自治县)、3个比照民族自治地方享受有关优惠政策的县区(桑植县、永定区、武陵源区)、6个少数民族人口过半县(绥宁县、会同县、沅陵县、江永县、石门县、慈利县)和84个民族乡。民族地区24个县市区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8%,其中民族自治地方1州7县(即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7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7.8%。 [21]
综述2021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6063.0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两年平均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22.92亿元,增长9.3%,两年平均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18126.09亿元,增长6.9%,两年平均增长5.7%;第三产业增加值23614.08亿元,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5.5%。 [150] 据初步核算,2019年湖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39752.12亿元,同比增长7.6%。2019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1%。2019年,全省进出口总额4342.19亿元,同比增长41.2%。2019年全省财政民生支出同比增长7.7% [2] 。 全省三次产业结构为8.5∶39.7∶51.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7%,比上年下降1.6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3.2%;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7.6%,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8.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0.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3%。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0%、40.9%和55.1%。 其中,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3%,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4%。资本形成总额、最终消费支出、货物和服务净流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5.0%、56.9%和-1.9%。 分区域看,长株潭地区生产总值15796.3亿元,比上年增长8.3%;湘南地区生产总值7243.6亿元,增长8.2%;大湘西地区生产总值6020.3亿元,增长7.8%;洞庭湖地区生产总值8563.6亿元,增长8.2%。 [31] 2022年7月17日,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湖南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2933.36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02.18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8895.29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12435.89亿元,增长3.3%。 [168] 第一产业2018年全省第一产业中,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3265.9亿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农业增加值1856.6亿元,比上年增长3.0%;林业增加值287.4亿元,增长9.5%;牧业增加值668.1亿元,增长0.9%;渔业增加值271.5亿元,增长7.6%。 [20] 2018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4747.9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31.1千公顷。其中,早稻面积1238.2千公顷,减少210千公顷;中稻面积1472.5千公顷,增加181.2千公顷;晚稻面积1298.3千公顷,减少200.9千公顷。粮食产量3022.9万吨,比上年减产1.6%。其中,夏粮51.4万吨,增产5.8%;早稻755.5万吨,减产10.8%;秋粮2216.0万吨,增产1.7%。 2018年全年棉花种植面积63.9千公顷,比上年减少31.8千公顷;糖料种植面积7.4千公顷,增加0.2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344.7千公顷,增加33.1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264.9千公顷,增加45.6千公顷。棉花产量8.6万吨,比上年减产21.7%;油料234.4万吨,增产3.7%;烤烟18.8万吨,减产8.0%;茶叶21.5万吨,增产8.9%;蔬菜3822.0万吨,增产4.1%。 2018年全年猪、牛、羊肉类总产量479.6万吨,比上年下降0.4%。其中,猪肉产量446.8万吨,下降0.6%;牛肉产量17.9万吨,增长5.3%;羊肉产量14.9万吨,下降0.3%。年末生猪存栏3822.0万头,比上年末减少3.7%;全年生猪出栏5993.7万头,比上年减少2.0%。禽肉产量59.7万吨,增长0.8%。禽蛋产量105.4万吨,增长2.1%。牛奶产量6.2万吨,增长2.5%。水产品产量252.5万吨,增长4.2%。 2018年全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7.1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2.7千公顷;开工各类水利工程7.2万处,投入资金265.0亿元,完成水利工程土石方9.0亿立方米;提质改造农村公路8086千米。 [20] 2021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两年平均增长6.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268.92万吨,增长3.9%;油菜籽产量230.25万吨,增长0.7%;水果产量1193.64万吨,增长3.7%。 [151] 第二产业 2018年全省全部工业增加值11916.4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在规模以上工业中,非公有制企业增加值增长7.8%,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72.1%。高加工度工业和高技术制造业[5]增加值分别增长18.3%和10.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分别为36.3%和10.6%。装备制造业[6]增加值增长11.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9.4%。省级及以上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增长8.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69.7%。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5.5%,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29.9%,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分区域看,长株潭地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9%,湘南地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5%,大湘西地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3%,洞庭湖地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5%。 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产品中,54.2%的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主要产品中,大米1415.6万吨,增长4.8%;饲料1577.2万吨,增长3.3%;原油加工量948.7万吨,增长23.3%;水泥10920.6万吨,下降1.3%;钢材2374.7万吨,增长7.3%;十种有色金属166.8万吨,下降12.5%;混凝土机械3.9万台,增长19.3%;汽车[7]69.1万辆,增长1.7%;发电量1418.8亿千瓦时,增长6.0%。 2018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727.0亿元,比上年增长9.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79.9亿元,下降26.8%;集体企业3.0亿元,下降15.4%;股份合作制企业1.2亿元,下降7.9%;股份制企业1427.3亿元,增长13.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58.4亿元,增长1.0%;其他内资企业57.2亿元,增长4.1%。利润总额居前五位的大类行业中,专用设备制造业172.9亿元,增长49.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69.7亿元,增长37.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152.0亿元,增长15.8%;农副食品加工业134.8亿元,增长5.1%;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94.9亿元,增长42.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中的成本为83.2元。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1.5%。 2018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3946.0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住宅投资2764.5亿元,增长26.0%。商品房销售面积9239.2万平方米,增长8.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7997.9万平方米,增长8.5%。商品房销售额5354.0亿元,增长20.0%。其中,住宅销售额4377.4亿元,增长22.6%。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720.5万平方米,下降14.6%,比上年末减少295.0万平方米。 [20] 2021年,全省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4%,两年平均增长6.6%,比前三季度两年平均增速快0.4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1.3%。装备制造业支撑作用突出,增加值增长13.7%,拉动规模工业增长4.2个百分点。 [151] 第三产业 2018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63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分经营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14124.9亿元,增长9.9%;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513.4亿元,增长11.2%。分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额13716.7亿元,增长9.9%;餐饮收入额1921.6亿元,增长10.7%。分区域看,长株潭地区消费品零售总额6498.6亿元,增长9.9%;湘南地区消费品零售总额3083.8亿元,增长10.4%;大湘西地区消费品零售总额2759.0亿元,增长10.2%;洞庭湖地区消费品零售总额3296.8亿元,增长9.9%。 2018年全省进出口总额3079.5亿元,比上年增长26.5%。其中,出口2026.7亿元,增长29.5%;进口1052.8亿元,增长21.2%。 2018年全省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61.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1.9%。其中,第一产业6.2亿美元,增长18.0%;第二产业80.9亿美元,增长8.3%;第三产业74.8亿美元,增长15.4%。 2018年全省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合同金额9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6.4%;实现营业额84.7亿美元,增长20.1%;外派劳务13.2万人,增长21.4%。对外合同投资额18.2亿美元,下降12.0%。其中,中方合同投资额15.9亿美元,增长10.1%。对外实际投资额16.7亿美元,增长23.3%。 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65.7亿元,比上年增长7.4%,其中,地方收入2756.7亿元,同口径增长4.9%。地方收入中,税收收入1758.8亿元,增长18.7%;非税收入997.9亿元,下降13.0%。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857.7亿元,增长8.2%。 截至2018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8994.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8%。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5381.3亿元,增长8.6%;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13047.9亿元,下降5.7%。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6460.5亿元,增长14.4%。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3131.3亿元,增长20.5%;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23222.3亿元,增长11.3%。 截至2018年末,全省上市公司105家,年内新增境内上市公司4家。全年直接融资总额2819.9亿元,比上年下降18.1%。其中,通过发行、配售股票共筹集资金208.2亿元。年末证券公司营业部424家,证券交易额55369.6亿元。年末辖区共有期货公司3家,成交金额29822亿元。 交通运输2020年客货运输换算周转量3262.7亿吨千米,比上年下降11.3%。货物周转量2620.4亿吨千米,增长0.3%。其中,铁路周转量856.4亿吨千米,增长0.1%;公路周转量1350.6亿吨千米,增长2.6%。旅客周转量985.6亿人千米,下降40.9%。其中,铁路周转量607.9亿人千米,下降39.6%;公路周转量224.8亿人千米,下降48.1%;民航周转量151.0亿人千米,下降33.2%。 [110] 2020年末全省公路通车里程24.11万千米,比上年末增长0.2%。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951千米,比上年末增加149千米。铁路营业里程5630千米。其中,高速铁路1996千米。民用汽车保有量956.6万辆,增长9.3%。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890.2万辆,增长9.5%。轿车保有量522.3万辆,增长8.9%。 [20] 邮电事业2020年邮政业务总量(2010年不变价)429.2亿元,比上年增长33.4%;电信业务总量(2015年不变价)5760.5亿元,增长33.4%。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92.4万户,下降4.9%;移动电话用户6719.4万户,增长1.1%。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2113.2万户,增长12.8%。 [20] [111] 旅游事业2018年全省国内游客7.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2.5%;入境游客365.1万人次,增长13.1%。旅游总收入8355.7亿元,增长16.5%。其中,国内旅游收入8255.1亿元,增长16.5%;国际旅游收入15.2亿美元,增长17.4%。 [20] 科学技术2020年末全省有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6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86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38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59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55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38个。签订技术合同11741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736.0亿元。登记科技成果532项。专利申请量137415件,比上年增长29.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55017件,增长40.7%。专利授权量78723件,增长44.0%。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1537件,增长36.1%。工矿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专利申请量分别为79121件、18553件和996件,专利授权量分别为42202件、14125件和650件。 2020年末全省有检验检测机构2025个。其中,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8个。法定计量检定机构103个。特种设备生产单位1882家,特种设备42.4万台。重点工业产品监督抽查合格率87.6%。参与制定国际标准4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176项,组织制定地方标准294项。公开出版地图7868幅,天地图用户访问量224.0万次,提供地理空间数据成果284.0万幅。 [20] 文化事业 2020年末全省有艺术表演团体575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46个,公共图书馆141个,博物馆、纪念馆117个。广播电视台(播出机构)108座。有线电视用户727.7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37%,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74%。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118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324个。出版图书10311种、期刊254种、报纸46种,图书、期刊、报纸出版总印数分别为4.5亿册、0.95亿册和7.3亿份。 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2664.3万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043项次。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837个。全年获得26个全国冠军。体育场地149635个。其中,体育馆264座,运动场6729个,游泳池815个,各种训练房7267个。 [20] 医疗卫生2020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56117个。其中,医院165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37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82个,乡镇卫生院214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34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2016个,村卫生室38110个。卫生技术人员50.0万人,比上年下降0.5%。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9.1万人,注册护士23.7万人。医院拥有床位37.7万张,增长3.2%;乡镇卫生院拥有床位10.7万张,增长1.8%。 [20] [109] 教育事业湖南省有普通高等学校109所,其中本科院校36所,专科院校7所,高职院校66所。拥有三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其中A类两所(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B类一所(湖南大学),一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湖南师范大学) [32] ;三所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拥有五所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防科大、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大、湘潭大学 [173] ) 2020年末全省有普通高校114所。普通高等教育研究生毕业生2.5万人,本专科毕业生37.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20.8万人,普通高中毕业生38.6万人,初中学校毕业生78.7万人,普通小学毕业生81.3万人。在园幼儿231.4万人,比上年增长1.7%。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3.29%。各类民办学校11502所,在校学生365.5万人。发放高校国家奖学金、助学金(本专科生)17.2亿元,资助高校学生(本专科生)77.9万人次。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4.08亿元,资助中职学生40.8万人次。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103.74亿元,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5.0亿元。 [20] [109]
社会保障2018年全省新增城镇就业人员79.45万人。农民工总量1758.1万人,比上年下降1.0%。新生代农民工958.9万人,比上年增长4.6%。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402.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3万人。其中,参保职工947.9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454.5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833.3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898.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934.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582万人,增加18.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793.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人数571.8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职工人数13.0万人。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59.7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经费28.8亿元;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126.8万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经费29.6亿元。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33.0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7.4万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7135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91.7亿元,筹集福彩公益金25.7亿元。圆满完成12件重点民生实事任务。其中,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7.84万户,城镇棚户区改造28.05万套,黑臭水体整治154个。 [20] 2021年,全省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七成以上。城镇新增就业75.30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2.52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3.89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7.6%、141.7%和138.9%。20件民生实事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其中,全省建成贫困地区芙蓉学校101所,增加公办幼儿园学位13.5万个,办理法律援助案件6.12万件,政府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56.2万人次。 [151] 脱贫攻坚其他事业资源开发与保护 2018年全省已发现矿种144种,探明资源储量矿种109种。其中,能源矿产7种,金属矿产39种,非金属矿产61种,水气矿产2种。实施地质勘查项目(含续作)139个,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3处。国家地质公园14个。 [20] 环境监测与治理 2018年全省5个市州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全省达到或优于III类标准的水质断面比重为94.5%,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已批准建设自然保护区170个(其中,国家级23个,省级30个),面积147.8万公顷。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5.6万公顷,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138.3万公顷,活立木蓄积5.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59.82%。 2017年全省规模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6157.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0%。其中,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5036.1万吨标准煤,增长6.7%。主要污染物中,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上年削减4.17%,二氧化硫削减9.83%,氨氮削减3.43%,氮氧化物削减10.22%。 [20] 安全生产 2018年全省发生各类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640起,生产经营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654人。亿元地区生产总值事故死亡人数0.02人,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事故死亡人数1.17人,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0.59人。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不含简易程序处理事故)4723起,下降16.6%;道路交通死亡率0.91人/万辆,减少0.10人/万辆。 [20] 公路1949年,湖南省公路总里程不足4000千米。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公路建设发展迅速。截至2011年底,湖南省已有公路总里程232199千米,有国道15条、国家高速公路8条、省道152条。至2013年12月底,湖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到5084千米 [38] 。省会长沙与湖南省13个市州全部实现高速公路相连,洞庭湖区国省道主要渡口一律改渡为桥,形成了以长株潭、衡阳、岳阳、常德、怀化等地为中心,联络湖南省各地99%以上的乡镇公路网。 铁路湖南铁路交通较为发达,共有京广线、沪昆线、湘桂线、石长线、洛湛线、焦柳线、渝怀线等铁路共7大干线,醴茶铁路、瓦松铁路、韶山铁路、吉衡铁路、娄邵铁路、长株潭城际铁路等若干支线,以及京广客运专线、沪昆客运专线两大高速铁路干线,怀邵衡铁路、黔张常铁路等数个铁路新项目正加快建设,届时,湖南的铁路交通将进一步顺畅。 长株潭城际铁路,是连接长株潭城市群的城际快速铁路,项目于2010年6月30日正式开工建设,城际铁路全长96千米,共设21站,设计目标时速为每小时200千米,2016年12月26日建成通车。全线共设21个车站,长沙市范围内共设12个车站:长沙站、树木岭站、香樟路站、湘府路站、汽车南站、中信新城站、生态动物园站、暮云站;长益常线共设开福寺站、滨江新城站、市府站、雷锋大道站。株洲市范围内设九郎山站、田心东站、大丰站、株洲、株洲南5个车站;湘潭市范围内设昭山、荷塘、板塘、湘潭4个车站。 [40-41] 轨道交通截至2020年6月28日,长沙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共6条:长沙轨道交通1号线、长沙轨道交通2号线、长沙轨道交通3号线、长沙轨道交通4号线、长沙轨道交通5号线、长沙轨道交通6号线、长沙磁浮快线。 [43-44] [169] 航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张家界荷花国际机场2个国际机场,以及常德桃花源机场、永州零陵机场、怀化芷江机场、衡阳南岳机场、邵阳武冈机场、岳阳三荷机场 [45] 、郴州北湖机场和湘西里耶机场8个国内机场,其中常德桃花源机场为临时口岸机场,另有铜仁凤凰机场为贵州省与湖南省共有机场,规划有娄底新化机场。 民用运输机场方面,截至2019年末,湖南省拥有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现已开通定期航线200余条,包机航线多条,可通往中国一百多个(包括台湾、香港)大中城市和日本、泰国、韩国、新加坡、越南、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肯尼亚等国家的40余个城市,成为湖南对外开放的主要门户和中国民用航空干线的重要枢纽。 [46] 湖湘文化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淳朴”,即敦厚雄浑、未加修饰、不受拘束的生猛活脱之性。“重义”,即强烈的正义感和向群性。二者融贯,构成了独特的湖湘文化。 [47] 湖南方言湘方言 湘方言(也叫湘语)是湖南省最具代表性的方言,包括长沙、株洲、湘潭、衡阳、邵阳、岳阳、益阳、娄底等,2010年统计约为4500万人口。湘语从内部语音差异上看,又有新湘语和老湘语的分别。老湘语广泛流行于湖南中部宁乡、衡阳等地,新湘语流行于长沙、株洲等大中城市。 西南官话 西南官话在湖南主要分布于湘西北和湘西的大部分地区和湘南的郴州市区和部分城镇,西南官话形成的时间较晚,但在湘西北、湘西一带影响很广泛,是湖南省的第二大汉语方言,是湖广地区(湖南湖北)的第一大方言。 [48] 湖南戏曲湖南省现有地方戏曲19种,艺术表演团体近100个,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湖南花鼓戏。花鼓戏《老表轶事》入选2007—200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资助剧目,实现了在国家级精品剧目评选零的突破。大型山水实景节目《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上演。 [49] 宗教湖南宗教历史悠久,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并存。现有信教群众人数约540多万,有认定备案教职人员6200多人,爱国宗教团体255个,宗教院校3所(湖南佛学院、南岳坤道学院、湖南圣经学校),依法登记开放的宗教活动场所5400多处,其中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6处。道教36洞天、72福地中,湖南约各占1/6。 [137] 有宗教活动场所5313处,其中全国重点宗教活动场所6处;现有教职人员约7700人;爱国宗教团体222个,其中全省性宗教团体7个(即省佛教协、省道教协、省伊斯兰教协、省天主教爱国会、省天主教教务委员会、省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省基督教协会) [138] 湘菜湖南菜简称“湘菜”,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湘菜的特点是注重刀工、调味,尤以酸辣菜和腊制品著称,烹饪技法擅长煨、蒸、煎、炖、溜、炒等。因品种丰富,味感鲜明而富地方特色。有毛氏红烧肉、巴陵全鱼席、永州血鸭、东安鸡、口味虾、永州喝螺、宁远血鸭、冰糖湘莲、炒素什锦、翠竹粉蒸鱼、大边炉、洞庭金龟、发丝百叶、芙蓉鲫鱼、干蒸湘莲、红烧龟肉、蝴蝶过河、椒盐兔片、金鱼戏莲、开屏柴把桂鱼、腊味合蒸、麻仁酥鸭、面包鸡排、清汤柴把鸭、马蹄白果蛋花汤、全家福、酸辣狗肉、双色鱿鱼卷、酸辣百叶、五元神仙鸡、鲜鱼生菜汤、湘味方肉、玉麟香腰、炸八块、紫龙脱袍、组庵鱼翅、青椒炒肉、汤鸭、三下锅、猪血丸子、芷江鸭、梅菜扣肉、苗家乌米饭、猪血团子、湘黄鸡 [136] 舌尖上的湖南 湖南小吃长沙火宫殿臭豆腐、口味虾、水煮鱼头、鸭脖子、唆螺、鱼头豆腐、豆腐干、津市牛肉粉、耒阳坛子菜、荷叶包饭、腊鱼、腊肉、剁辣椒、三角干子、龙脂猪血、浏阳蒸菜、落口溶乔饼、城步油茶、城步南山手工酸奶、穇子粑、糖油粑粑、葱油粑粑、紫苏桃子姜、灯芯糕、平江香干、冬瓜山香肠、邵阳米粉、湘西鱼粉、长沙猪油拌粉、猪油拌面、辣条、武冈米花、长沙汤面、绿豆沙、脑髓卷、冠顶饺、盐菜水晶包、桂花粑粑、薯丁粑粑、皱纱馄饨、萝卜丝饼、姊妹团子、刮凉粉 [136] 、安化擂茶、马打滚、雪花团子、雕花蜜饯、珍珠烧卖、枣子糕、麻仁粑、米面发糕、烫面糖蒸饺、结麻花、椒盐馓子、 湖南茶岳阳君山银针(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三叶虫茶、白马毛尖、安化黑茶、大庸古丈毛尖、长沙高桥银峰和湖波绿、沅陵碣滩茶、湖南红茶(江华苦茶、城步峒茶) [93] 、城步青钱柳茶、黄金茶、青岩茗翠、岳北大白茶、北港毛尖、奉家米茶 [140] 酒文化各市特产邵阳特产:南山奶制品(酸奶、奶酪、奶棒、奶片)、宝庆竹刻、猪血丸子、邵阳油茶、三叶虫茶、武冈铜鹅、武冈卤菜、卤豆腐、雪峰蜜桔、邵东黄花菜、绥宁玉兰片、绥宁花猪、新宁脐橙、蕨巴粉、清明菜(峒菜)、隆回金银花、白马毛尖 [50] 、城步峒茶、南山萝卜、苗乡梨、城步青钱柳茶、城步苡米 [95] 、古田竹衣 [96] 、苗家香辣椒 [97] 湘西特产:湘西织花带、湘西石雕、凤凰姜糖、永顺青菜酸、猕猴桃、湘西枞菌 全省人文及自然风景分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