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泥岭 网络图片) 从吴砦城出来,耳旁依然有吴阶军与金兵交战的厮杀声,但眼前奔涌的渭水,又让我在脑海织出一幅人来车往、马嘶驼鸣的驿站的热闹景象。既然这儿是陈仓夹道的两端,何不循古道向东再走一程,往南进入两当,去寻访那里的古道—陈仓道呢? 说走就走,这注定是一场快乐的寻访之旅。 (陈仓道 网络图片) 我们追赶着夕阳,沿310国道向东,到东岔镇向南沿公路到曹家坪,折向西,翻越秦岭,经墁坪、散岔,折向南,经王家坪、利桥、庄家坪,到焦园,沿红崖河进入两当,顺沿河公路西南行,途径杨家坪、向家坪,进入两当的杨店乡。 青泥岭——古道沧桑 网络图片 这儿的人把陈仓道又叫蜀道。蜀道就是从两当的杨店乡进入陇南。越野车在两当和徽县东部的丘陵、山地中蜿蜒盘旋,过桦林、老哇、唐家庄、石佛,一个半小时后,抵达徽县县城。 导游小王告诉我们:青泥岭到了! (“远通吴楚”碑,记载了青泥道自明代以来的通行路线、险易程度及当地百姓自发维修青泥道的情况 网络图 小王是两当县旅游局的资深导游,她向我们介绍说,青泥岭在嘉陵镇大河店乡、虞关乡、水阳乡之间,主峰铁山绵延20多公里,海拔1746米。徽县,古称河池、青泥岭就位于县城东南秦陇蜀三省交界之地,有鸡鸣三省之说。 宋人杨粹中诗云: “山犹连蜀道,人却作秦音”;南宋诗人陆游也有诗云: “城郭秦风近,村堐蜀语参”。在明清之前,那些经过长途跋涉,预要翻越青泥岭的文人骚客、商旅、官员都会在这里休整,做足准备。隋唐时,在此设河池县。宋代河池县置有河池驿,到了元代,于河池置凤州,后又改名徽州,明承元制,仍置徽州,并设徽山驿,清代承袭明制,此地仍称徽州。民间这样传说,徽县因城北隅徽山有徽山驿而得县名。现在,宋代的河池驿,明代的徽山驿都没有任何遗迹留存,可当时要去四川的官员、商旅,都是在这些驿站休整好了,才从这里踏上了入蜀的古道,盘桓十几公里后,才能抵达青泥驿,那是翻越青泥岭主峰铁山的最后一个岭前驿站。 (李白醉卧青泥岭 网络图片) 导游小王领我们来到徽县县城南门旧址,南门城墙早已不在,能看到的只有一尊“李白醉卧青泥岭”的大理石雕像。小王介绍说,六十年代,徽县县城南门外还竖立着一块明代雕书有“通蜀门”三个大字的石碑。这说明自明代始,出了徽县城南门,就踏上了入蜀的古道。现在我们在小王的引领下,沿山坡而上,开始了翻越青泥岭的行程。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徽县县城南门外还竖立着一块明代雕刻的书有“通蜀门”三个大字的石碑。 网络图片) 青泥岭,是古蜀道从长安到四川成都途中三道险岭(秦岭、青泥岭、剑门)中的最险山峰。唐时,从长安向西到岐州凤翔府,折西南经宝鸡,出大散关,过凤州、兴州(今略阳县)、西县到梁州的驿道,被称为古道,也叫陈仓道。唐代这条道经两当县、河池县,过青泥驿、到金牛县金牛驿后进入金牛道,过筹笔驿,到利州,即今四川广元;宋时从凤翔府出发西南行,过宝鸡、凤州,西折经两当驿、西南经河池驿,向南经青泥驿、长举县驿,过仙人关,兴州,到金牛驿,再向南,到达利州,即今四川广元。徽县境内的青泥道作为古代秦陇入蜀的必经之道—陈仓道上的一段,被誉为“秦陇屏障,巴蜀咽喉”,算得上是最崎岖、最壮观的山岭。 (古蜀道示意图 网络图片) 我们攀越的是青泥岭,脚下的道称青泥道,但为何叫青泥岭呢?据唐人李吉甫所撰《元和郡县志·卷二十五·长举县》载:“青泥岭,在县西北五十三里,接溪山东,即今道路也。悬岩万仞,上多云雨,行者屡逢泥淖,故号青泥岭。”《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十八胡三省注亦沿用了这一说法:“青泥岭,在兴州长举县西北五十里,悬岩万仞,上多云雨,行者多逢泥淖。”古代长举县在今陕西省略阳县白水镇,河池县即今徽县。乾隆朝《徽县志》载:“青泥岭,在县南二十里,上多云雨,行者苦泥淖。岭上为入蜀之路,杜甫经此有诗”。 这就是说,在此山攀行,随时都会遭逢云雨,立马脚下的路会变成泥淖,湿滑难行,苦不堪言,故称此岭为青泥岭,此道为青泥道。 (青泥古道的泥泞让人望而生畏 网络图片) 到了泰山庙,这里古柏森森、香烟缭绕。导游给我们说,泰山庙是青泥古道上保存最完整、最具规模的庙宇,始建于唐朝,毁于宋元战火。现在的殿堂楼阁多属明清及现代建筑。以前出县城南门入蜀道要过三道门,泰山庙是中间一道。现在过了泰山庙,再翻几道小山梁,就会看到你们寻访的驿站—青泥驿啦! △夏日的徽县青泥岭,万木葱郁,山花烂漫。 (△夏日的徽县青泥岭,万木葱郁,山花烂漫。遥想古代的文人骚客、商旅、官员在这条驿道上,或许陶醉了,暂忘却了蜀道之险) 山道弯弯,山路难行。但路两边山花烂漫,亮人眼睛,怡人心情。大家有说有笑,几道山梁很快就翻过去了,青泥村已跃入眼帘。也许是刚才一阵过雨的缘故吧,青泥村还笼罩在若隐若现的雨雾中,显得有几分神秘、几份静谧。我们的到来,打破了这里的幽静。 (青泥驿所在地大河店乡青泥村 网络图片) 这里便是蜀道上有名的青泥岭,无数诗人从这里歇息过,留下了醉人的诗篇、沉重的浩叹!在青泥村的广场上,一尊巨大的黑岩石上书“青泥驿”红色狂草大字,笔底生风。与碑石相对,是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的雕像,诗仙风采飞扬,正举杯豪饮;而诗圣面容清癯,握笔沉思,两位诗人神态毕现,栩栩如生。 (矗立在大河店乡青泥村的杜甫、李白的雕像) 历史上围绕青泥岭有几个重要地望:青泥岭、仙人关、虞关。嘉靖《略阳县志》卷一:“青泥废驿,北一百里,唐有是驿,今废。君守杨粹中有诗记”。嘉靖《徽郡志》卷一载:“青泥废驿,在青泥岭,唐元稹有诗,宋杨粹中宿驿题云:‘山犹连蜀道,人已作秦音’。”嘉庆《徽县志》卷一古迹载:“青泥驿,在青泥岭下,唐与鱼关驿同置,宋至和间废,元微之诗:‘昔游蜀关下,有驿名青泥。问名意凄惨,若坠牢与狴’。” △仙人关,是关中、天水进入汉中的要地 (△仙人关,是关中、天水进入汉中的要地,也是由陕入川的咽喉。当年宋将吴玠军在此据险坚守,大败金兵,使金军南下企图破灭。) 关于虞关,《徽郡志》载:“鱼关废驿,在今虞关。”乾隆朝的《徽县志》载:“虞关,在县南五十里,即古鱼关。”嘉庆朝《徽县志》云:“鱼关,铁山西南麓,唐置鱼关驿,为蜀口关隘。宋曰虞关,设转运司于此,明为巡检司治,国出初裁缺。” 据史料可知,在唐代青泥岭古道上设有两个驿站,一个是主峰铁山脚下的青泥驿,一个是徽县南部嘉陵江畔的鱼关驿。这两个驿站在唐代为主要驿站,宋以后逐渐废弃。 (△这间破败的清代老屋至今矗立在青泥驿的古驿道旁,在时光的皱纹里,依然可以体味出千古旅人望乡思归的情感辙痕) 在大河乡大石碑村左侧崖壁上有一处摩崖石刻,这就是有名的《新修白水路碑记》。据《新修白水路碑记》记载,宋嘉佑二年(1057),为避开青泥岭之险,绕道而行的白水路修成。因新路开通,旧路废弃,原青泥岭驿站、客邸、酒垆亦废,这引发了当地土豪的不满。“废青泥一驿,除邮兵驿马一百五十六人骑,岁省驿廪铺粮五千石,畜草一万围……盖青泥土豪辈唧唧巧语,以疑行路。且驿废则客邸酒垆为废物矣,浮食游手安所仰耶?……” (嘉陵江双龙崖栈道遗迹 网络图片) 导游小王说:“唐代从河池驿到白水驿设有河池驿、青泥驿、长举驿3个驿站,有邮兵500余人。当起于徽县栗川乡,经徽县大河店乡通往陕西略阳白水江的白水路修后,青泥岭官道驿站被废弃。当时仅裁撤的邮兵有156人,驿马15匹,每年为朝廷节省粮食达五千石,节省的草料要一万人伸直胳膊方能抱拢。朝廷是高兴了,可裁撤下来的邮兵却生气了。更为严重的是,青泥驿站废弃后,由驿站建立起来的整个产业链崩溃了,客栈、酒楼、官邸纷纷倒闭,大量服务人员失业,这下岗潮肯定在当时引起了恐惶……” 听小王这么一说,大家伙会心的笑了起来。小王接着说:“这从另一个方面可以看出,被称为‘入蜀栈道之首’的邮驿业,在唐朝是多么的发达,这个地方,青泥驿周围当时有多么繁华……” 穿行于青泥村,当年的驿楼还留有遗迹,驿站的石板错落光洁,新建的青瓦白墙的房屋显得古朴,白墙上绘以古人饮酒作诗图或商贾云集的集贸市场交易场景。以及道路两旁三三两两悬挂的“青泥岭客栈”、“青泥岭酒家”字样的彩旗,让人有穿越时空之感,仿佛来到了古代繁盛的青泥驿,看到了当年店铺林立、酒旗招展、商贾云集、人欢马叫的繁荣景象。 (青泥道上出土的石马槽 网络图片) 盘桓在青泥村,可以看到此地先民们遗留下来的碾盘、枯井、对窝等。我们在一个石马槽前驻足细看。该石槽为砂岩质地,长2.12m,宽0.59m,高0.42m,厚0.17m,马槽外观大方,内槽光滑。导游小王说,这个石马槽是2014年6月在原青泥驿站骡马店出土的。专家考证,此物当为唐、宋时青泥驿站用来饲喂骡马的槽具。石槽的出土与发现成为佐证青泥古道的又一实物证据。 (远处的大山即青泥岭主峰铁山 网络图片) 过了青泥驿,前方便是铁山。乾隆《徽县志》载:“铁山,在县西四十里,悬岩万仞,其色似铁,上多云雨。宋刘子羽谓:‘蜀口有铁山栈道之隘’,即此。下有虞关,其山形似巾子,亦名巾子山。”嘉庆《徽县志》载:“青泥岭,东南二十五里,其南最高峰为巾子山。唐时入蜀要路,李白经此作《蜀道难》。”沿着小道,我们继续往山里走,一个多小时后,我们在一段小溪窄处停步。导游小王介绍说:“这正是当年青泥道经过处,你们看,落出水面的那些石头上一个个小窝像不像骡马留下的足印?” (青泥岭风光 网络图片) 山风耳边过,人在云雾间。站在峰顶,已看不到山下的青泥岭。但我们从青泥驿而来,分明能感到古老的驿站依然在倾听铁山的云烟里回荡的古人沉重的浩叹。 那是李白的长啸: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杜甫的无奈: “朝行青泥土,暮在青泥中”;元稹的叹息:“徘徊不可上,人倦马亦嘶”……《蜀道难》原文(翻译)蜀道难【唐】李白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攀援 一作:攀缘)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 一作:也若此)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译文:唉呀呀!多么高峻伟岸! 蜀道真太难攀登,简直难于上青天。 传说中蚕丛和鱼凫建立了蜀国,开国的年代实在久远无法详谈。 自从那时至今约有四万八千年,秦蜀被秦岭所阻从不沟通往返。 西边太白山有飞鸟能过的小道,从那小路走可横渡峨眉山顶端。 山崩地裂蜀国五壮士被压死了,两地才有天梯栈道开始相通连。 上有挡住太阳神六龙车的山巅,下有激浪排空迂回曲折的大川。 善于高飞的黄鹤尚且无法飞过,即使猢狲要想翻过也愁于攀援。 青泥岭多么曲折绕着山峦盘旋,百步之内萦绕岩峦转九个弯弯。 屏住呼吸仰头过参井皆可触摸,用手抚胸惊恐不已徒长吁短叹。 好朋友呵请问你西游何时回还? 可怕的岩山栈道实在难以登攀! 只见那悲鸟在古树上哀鸣啼叫;雄雌相随飞翔在原始森林之间。 月夜听到的是杜鹃悲惨的啼声,令人愁思绵绵呵这荒荡的空山! 蜀道真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叫人听到这些怎么不脸色突变? 山峰座座相连离天还不到一尺;枯松老枝倒挂倚贴在绝壁之间。 漩涡飞转瀑布飞泻争相喧闹着;水石相击转动像万壑鸣雷一般。 那去处恶劣艰险到了这种地步; 唉呀呀你这个远方而来的客人,为了什么而来到这险要的地方? 剑阁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要一人把守千军万马难攻占。 驻守的官员若不是自己的近亲;难免要变为豺狼踞此为非造反。 清晨你要提心吊胆地躲避猛虎;傍晚你要警觉防范长蛇的灾难。 豺狼虎豹磨牙吮血真叫人不安;毒蛇猛兽杀人如麻即令你胆寒。 锦官城虽然说是个快乐的所在;如此险恶还不如早早地把家还。 蜀道太难走呵简直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令人不免感慨与长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