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家文化公园守护历史文脉五大国家文化公园各自承载着不同的文化主题,通过提炼民族精神的核心符号,使文化遗产升华为具有深远意义的“精神地标”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突破了传统单一文物保护或景区规划的局限,通过空间聚合、资源统筹、功能叠加,系统性串联散落的文化遗产,构建整体性国家叙事
文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张程程
华夏版图上,长城如脊梁纵贯北疆,大运河似血脉贯通南北,在中国大地勾勒出覆盖神州的文明画卷。
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将真理镌刻在神州经纬。
黄河,穿越莽莽黄土高原,孕育了中华文明最初的火种。
长江,串联起从青藏高原、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文化景观,编织出几千年的文明经纬。
自中央作出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五大国家文化公园的战略部署,提出建好用好国家文化公园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快速推进。从2019年12月,《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印发,到今年1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出台,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体系正式形成。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传承发展中华文明的重要举措:通过系统性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延续文明的时空坐标;通过创造性转化赋能当代发展,开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中国范式。
“国家文化公园作为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的重大工程,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动实践,是基于我国文化、文明特性的独特设计,也是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重要环节。”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教授蔡武进表示。
如今,国家文化公园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中,未来将与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加紧密地深度融合,塑造成每个中国人集体认同的文化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