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锋|滚滚长江魂与拳拳赤子心图 刘锋团队编著的《中华长江文化大系》
前言:「中国地域文化调查」百期专栏海内外同步推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中国地域文化中表现的极为鲜明,中国文化包含各地域的共同文化,也有各地域不同的固有文化。地域文化一方面自守,一方面开放,既有独立性又兼包容性,允许外来文化的存在,从而形成了多元融合的丰富中国文化。推动中国地域文化的研究与发展,需要增强地域间文化的互动与交流,才能更好、全面弘扬中华文化。为了讲好中国地域文化故事,留住乡愁,服务乡村振兴,中国艺术鉴赏网及二十个官网平台海内外同步推出「中国地域文化调查」百期系列专栏,全面展示中国地域文化中的地理、风貌、民俗、建筑、古迹、非遗、摄影等。 当代“徐霞客”刘锋:18年长江文化探秘 在中国文化的丰富土壤中,地域文化如同璀璨的星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为了深入探索这些地域文化的奥秘,中国艺术鉴赏网携手二十个官网平台,推出了「中国地域文化调查」百期系列专栏,旨在全面展示中国各地的地理、风貌、民俗、建筑、古迹、非遗、摄影等文化元素。 🌊 长江,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流域内的文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刘锋,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协会、自然科学技术协会会员,耗时18年,独自踏遍长江流域数万公里,被海内外媒体誉为“当代徐霞客”。 📚 自20世纪80年代起,长江流域的专家学者便呼吁改变文化研究“割裂”的局面,希望将中华文化形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刘锋认为,长江全长6300多公里,流域总面积180多万平方公里,但对其文化的研究却一直处于零星、浅表和断续的状态。 🍂 刘锋从小在长江边长大,对长江怀有深厚的感情。上世纪90年代初,他向中国长航集团提出编纂长江文化大系的请求,并最终成为丛书的主编。从此,他便踏上了独自考察长江流域的征程。 🏞️ 他独自背起行囊,穿越长江沿线的高山沟壑、峡谷丛林、古村老宅、乡间祠堂。饿了吃随身携带的干粮,渴了喝山泉水,晚上在山中露宿。有时,他甚至一连数月与家人断绝了联系。 📖 1997年,刘锋主持起草了16编128卷的长江“大系”总纲,吸引了海内外众多专家的关注。然而,由于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后续资金难以为继,长江文化“大系”几近夭折。 🕊️ 在此期间,长江“大系”的指导顾问、中国著名长江文化专家张正明因审读“楚史”稿,耽误病情辞世;长江“大系”《托体山阿》卷的作者徐全廉,因无日无夜地赶稿而陷入昏迷,弥留之际念念不忘长江“大系”;长江“大系”《亭台楼阁》卷作者董立群,因连续数月在电脑上修改书稿几乎失明。 🌈 幸运的是,在海内外专家技术与资金的支持下,长江“大系”终于完成了。刘锋的坚韧与执着,为长江流域的文化研究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 长江文化“大系”不仅是一部反映长江流域五千年文化人文地理的百科全书,更是刘锋对长江文化深情厚意的见证。他的故事,无疑为当代的文化探索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