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安徽省易物服务商安徽,简称“皖”,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合肥。位于中国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 [1] ,介于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之间,东连江苏,西接河南、湖北,东南接浙江,南邻江西,北靠山东,总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末,安徽省常住人口6113万人。 [88] [92] 安徽濒江近海,有八百里的沿江城市群和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内拥长江水道,外承沿海地区经济辐射。地势由平原、丘陵、山地构成;地跨淮河、长江、新安江三大水系。安徽省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过渡地区。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南北兼容。 [2-3] 百科星图查看更多
目录地名由来乾隆年间,《清会典》从法律层面确定了顺治末、康熙初江南等三省分省的结果,乾隆《清一统志》将江苏与安徽两省分开,目录中已经全部为“以上某某省”。省名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因境内有皖山、春秋时期有古皖国而简称皖。 [13] 建制沿革新石器时代(1万年到4000年以前),安徽是仰韶文化、龙山文化、青莲岗文化和印纹釉陶文化影响的区域。 商代,亳州曾为成汤之都。 战国时,古寿春(今寿县)曾为楚国后期的首都。 秦朝实行郡县制,安徽境内淮北地区属砀郡、泗水郡,江淮之间属九江郡,皖南属鄣郡。 两汉时期,安徽地属扬、豫、徐三州。 三国时期,安徽分属吴、魏,安徽境内曾发生多次战争。 两晋、南北朝和隋朝,安徽分属扬、徐、豫三州。 宋时,徽商崛起,徽州的经济和文化开始对全国产生重要影响。 元朝,安徽地属河南、江浙两行省。 明时,安徽由南京直接管辖。 清朝安徽建省时,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等7个府及滁州、和州、广德等3个直隶州,疆域格局基本定型,安庆府作为临时省会的地位已经确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安徽分为皖北、皖南两行署,皖北行署驻合肥市,皖南行署驻芜湖市。 安徽城市风貌 主词条:安徽省行政区划 截至2021年5月,安徽省共有16个地级市,9个县级市,50个县,45个市辖区,249个街道办事处,1239个乡镇【其中968个镇,271个乡(7个回族乡,1个回族满族乡,1个畲族乡)】。 [16-19] [102] 省政府驻合肥市包河区中山路1号。
地理位置安徽地处中国华东地区,经济上属于中国东部经济区。地理位置东经114°54′—119°37′,北纬29°41′—34°38′。地处长江、淮河中下游,长江三角洲腹地,居中靠东、沿江通海,东连江苏,西接湖北、东南接浙江,南邻江西,北靠山东,东西宽450千米,南北长570千米。辖境面积14.01万平方千米,土地面积13.9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的1.45%,居第22位。 地形地貌安徽省平原、台地(岗地)、丘陵、山地等类型齐全,可将全省分成淮河平原区、江淮台地丘陵区、皖西丘陵山地区、沿江平原区、皖南丘陵山地五个地貌区,分别占全省面积的30.48%、17.56%、9.99%、24.91%和16.70%。安徽有天目-白际、黄山和九华山,三大山脉之间为新安江、水阳江、青弋江谷地,地势由山地核心向谷地渐次下降,分别由中山、低山、丘陵、台地和平原组成层状地貌格局。山地多呈北东向和近东西向展布,其中最高峰为黄山莲花峰海拔1873米。山间大小盆地镶嵌其间,其中以休歙盆地为最大。 [21]
气候特征安徽省在气候上属暖温带与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在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南属亚热湿润季风气候。其主要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春暖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寒冷。安徽又地处中纬度地带,随季风的递转,降水发生明显季节变化,是季风气候明显的区域之一。 春秋两季为由冬转夏,和由夏转冬的过渡时期。全年无霜期200—250天,10℃活动积温在4600—5300℃左右。年平均气温为14—17℃,1月平均气温零下1—4℃,7月平均气温28—29℃。全年平均降水量在773—1670毫米,有南多北少,山区多、平原丘陵少的特点,夏季降水丰沛,占年降水量的40%—60%。 [21] 安徽滨湖新区 水文钱塘江流域外,其余均属长江、淮河流域。长江自江西省湖口进入安徽省境内至和县乌江后流入江苏省境内,由西南向东北斜贯安徽南部,在省境内416千米,属长江下游,流域面积6.6万平方千米。长江流经安徽境内400千米,淮河流经省内430千米,新安江流经省内242千米。 安徽省共有河流2000多条,河流除南部新安江水系属安徽省共有湖泊580多个,总面积为1750平方千米,其大型12个、中型37个,湖泊主要分布于长江、淮河沿岸,湖泊面积为1250平方千米,占全省湖泊总面积的72.1%。淮河流域有八里河、城西湖、城东湖、焦岗湖、瓦埠湖、高塘湖、花园湖、女山湖、七里湖、沂湖、洋湖等11个湖泊,长江流域有巢湖、南漪湖、华阳河湖泊群、武昌湖、菜子湖、白荡湖、陈瑶湖、升金湖、黄陂湖、石臼湖等10个湖泊。其中巢湖面积770平方千米,为安徽省最大的湖泊,全国第五大淡水湖。 [21]
植物资源截至2012年,全省维管束植物3200多种,分属205科,1006属,约占全国维管束植物科的60.3%、属的31.7%、种的11.7%。其中蕨类植物34科、71属、240种,种子植物171科、938属。种子植物中裸子植物7科、17属、21种,被子植物164科、921属、2900余种,约占全国种子植物科的51.4%、属的31.8%、种的12.2%。皖南丘陵山区中保存了丰富的古老科、属、种孑遗植物。 [21] 动物资源安徽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截至2012年,有高等植物4245种,占全国种数的14.2%,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6种,二级保护植物25种。脊椎动物44目121科742种,占全国种数的14.1%,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1种、二级保护的70种,世界特有的野生动物扬子鳄和白鳍豚就产在安徽中部的长江流域。 矿产资源安徽省矿产种类较全,截至2011年,全省已发现的矿种为158种(含亚矿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26种(含普通建筑石料矿种),其中能源矿种6种,金属矿种22种,非金属矿种96种,水气矿产2种,探明储量的67种,煤、铁、铜、硫、磷、明矾、石灰岩等38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现已探明煤炭储量250亿吨,铁矿储量29.9亿吨,铜矿储量384.9万吨,硫铁矿储量5.64亿吨,分别居全国第7位、第5位、第5位和第2位。 [23] 截至2019年末,安徽省户籍人口7119.4万人,比上年增加36.5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34.6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常住人口6365.9万人,增加42.3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5.81%,提高1.12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12.03‰,比上年下降0.38个千分点;死亡率6.04‰,上升0.08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5.99‰,下降0.46个千分点。安徽省属少数民族散居省份,55个少数民族成分俱全,其中回族、满族、畲族为安徽省世居少数民族,现有少数民族人口约50万人。其中,回族人口较多,约占全省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3%,居全国第9位。少数民族人口呈“大分散、小聚居”状分布,沿淮淮北相对集中,沿江江南少而分散,各市、县(市、区)均有少数民族。 [24] 截至2021年末,安徽省常住人口611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9.4%,提高1.1个百分点。 [88] 2021年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630.5万人,占59.3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2482.5万人,占40.61%,与202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71万人,乡村人口减少61万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06个百分点。 [93]
截至2017年9月,安徽与美国马里兰州、韩国江原道、白俄罗斯布列斯特州缔结为姐妹省州、友好省道、友好省州,安徽省友城关系总数达78对,同时与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多种联系,与外国150多个科研院所、产品研发和培训机构、各类学校等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合作,与外国70多个友好组织建立了交往关系,与东南亚、美洲、欧洲、大洋洲的近200个华侨华人社团组织及500多位侨界知名人士建立了联系。 [35-36]
综述2019年初步核算,安徽省全年生产总值371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15.7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5337.9亿元,增长8%;第三产业增加值18860.4亿元,增长7.7%。人均GDP达58496元,折合8480美元。 [38] 截至2019年底,安徽省城镇化水平达55.81%,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241.5平方千米 [39] 。 2020年,安徽省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8680.6亿元,比上年增长3.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84.7亿元,增长2.2%;第二产业增加值15671.7亿元,增长5.2%;第三产业增加值19824.2亿元,增长2.8%。 [7] 2021年全年,安徽省生产总值42959.2亿元,比上年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60.6亿元,增长7.4%,两年平均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7613.2亿元,增长7.9%,两年平均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21985.4亿元,增长8.7%,两年平均增长5.8%。 [82] 2022年3月14日,安徽省统计局发布《安徽省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称《公报》)。据初步核算,2021年全省生产总值42959.2亿元,比上年增长8.3%,两年平均增长6%。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0321元(折合10900美元),比上年增加7910元。全年全省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904元,比上年增长1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 [89] 2021年,全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93861元,同比名义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1%;全省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56154元,同比名义增长6.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6%。 [96] 2022年7月25日,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2年上半年安徽省经济运行情况。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2176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 [101] 第一产业2019年,安徽省粮食播种面积小幅调减,经济作物面积增加。全年粮食产量4054万吨、居全国第4位,增长1.2%;油料产量161.3万吨,增长2%;蔬菜产量2213.6万吨,增长4.5%。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157万亩,累计达317万亩,居全国前列;新培育“三品一标”产品1542个,累计达7262个。全年主要肉类产量400.7万吨、下降4.7%,牛奶产量33.8万吨、增长9.6%,禽蛋产量168.7万吨、增长6.6%。 [38] [40] 2021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6004.3亿元,比上年增长9.3%。粮食播种面积10964.4万亩,比上年增加29.4万亩;粮食产量817.5亿斤,增加13.7亿斤,产量居全国第4位,连续5年稳定在800亿斤以上。蔬菜产量2447万吨,增长5%。年末生猪存栏1582.5万头,增长11.5%,其中能繁母猪增长10.9%;家禽存栏3亿只,下降2.4%。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55.2万吨,增长15.2%;牛奶产量47.6万吨,增长26.3%;禽蛋产量177.1万吨,下降3.9%。 [84] 第二产业2019年,安徽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增幅比全国高1.6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0位。分经济类型看,国有企业增加值增长8.9%,股份制企业增长6.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4.6%。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6%,制造业增长7.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8.8%,比规模以上工业高11.5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4.9%,比规模以上工业高8.2个百分点。新产品产量较快增长,电子计算机增长11.3%,太阳能电池增长37.5%,集成电路增长14.6%。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942亿元,增长2%,好于全国(下降2.1%)。 [38] [40] 202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9%,两年平均增长7.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1.8%,股份制企业增长8.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2.3%,私营企业增长3.5%。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3.6%,制造业增长8.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5.5%。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7.4%、15.5%,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18.5和6.6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增长1.3倍,光缆增长61.8%,集成电路增长37.6%,十种有色金属增长28.9%,太阳能电池增长20.7%。 [84] 第三产业2019年,安徽省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3429.2亿元,比上年增长5.7%;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973.9亿元,增长6.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759.4亿元,增长7.6%;金融业增加值2345.6亿元,增长8.7%;房地产业增加值2870.5亿元,增长3.9%;其他服务业增加值7305.9亿元,增长10.1%。以互联网信息技术、商务服务等新兴行业为代表的规模以上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0.9%,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30.9%、22.7%、20%和12.7%。 [9] 2020年1-7月,安徽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2962.5亿元,同比增长10.9%。其中,出口1719.2亿元,增长10.4%;进口1243.3亿元,增长11.7%。7月,安徽省民营企业进出口值达291.3亿元,同比增长36.1%,对全省外贸增长贡献度达85.7%。 [41] 2021全年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7%,比全国高0.5个百分点。其中,住宿餐饮业增长17.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0.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8.2%。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9.2%,两年平均增长13%。32个行业大类中,29个实现同比增长,增长面为90.6%。新能源技术推广、物联网技术服务、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等新兴领域行业蓬勃发展,实现营业收入分别增长94.2%、54.8%和38.2%。 [84] 2022年第一季度 2022年4月,据海关统计,2022年一季度,安徽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732.9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16%。其中,出口1026.1亿元,增长23.6%;进口706.8亿元,增长6.5%。 [90] 科学技术截至2019年末,安徽省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36.9万人,比上年增长2.7%。科研机构6181个,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办机构1284个。从事研发活动人员23.2万人。 全省有国家大科学装置4个;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85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99家,其中国家级9家;有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103个,其中国家级15个;有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157个,其中国家级35个;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个,其中国家级6个。有高新技术企业6636家,比上年净增1233家。 全年登记科技成果16294项,其中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952项。获得国家科技奖的科技成果8项,包括:炎症巨噬细胞的活化、调控及效应机制,移动高清视频编码适配关键技术,工业园区有毒有害气体光学监测技术及应用等。全年申请专利16.7万件,授权专利8.25万件。年末全省有效发明专利7.48万件。全年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452.72亿元,增长40.9%;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610.01亿元,增长72.1%。 年末全省有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1405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3个;产品质量、体系认证机构32个(包含在皖分部、分公司),累计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企业1628个;法定及授权计量检定技术机构204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434.3万台(件)。截至2019年末,累计制定国际标准27项、国家标准2432项,制定、修订地方标准2503项。累计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78个、有效注册商标60.85万件。 全年省测绘档案资料馆为社会各界提供各种比例尺地形图54401幅、测绘基准成果1012点(次),航空航天遥感329.6万平方千米、数据量46284GB;完成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生产与更新33100幅、地理国情动态监测14万平方千米。 [9] 教育事业截至2019年末,安徽全省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1个,普通高校112所。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328所。普通高中667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9.6%。初中2846所,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9.8%。小学7792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7%。 [9] 2021年末,安徽省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1个,普通高校(含独立学院)121所,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不含技工学校)271所,普通高中679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8%。初中2825所,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9.99%。小学6964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4%。 [83]
2021年末,安徽省已建成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同步辐射等3个国家大科学装置。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含国家研究中心)12个,省重点实验室171个;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21家,其中国家级9家;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个,其中国家级6个。有高新技术企业11368家,比上年净增2809家。 [83]
文化事业截至2019年末,全省有文化馆124个,公共图书馆125个,博物馆204个(含民营博物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438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5处、合并国保项目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15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2项,省级名录479项。年末全省广播电视台78座,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25座。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87%,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87%。有线电视用户794.46万户。全年出版报纸98种,总印数6.07亿份;期刊(杂志)180种,总印数0.4亿册;图书10532种,总印数3.29亿册。有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124个,馆藏档案资料4507万卷(件、册),库馆总建筑面积64万平方米。 [9] 医疗卫生截至2019年末,全省有医疗卫生机构26436个,其中医院124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455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45个、其他卫生机构92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院138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858个,村卫生室15549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9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2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13个。全省卫生技术人员36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7万人,注册护士16.3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3.5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4.9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33.1万张。全年医疗卫生机构共诊疗3.4亿人次。 [9] 2021年末,安徽省有医疗卫生机构29547个,其中医院133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7629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59个、其他卫生机构12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院135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814个,村卫生室1563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2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26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06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43.3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7.3万人,注册护士20.1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7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2万张,其中医院31.9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9万张。全年医疗卫生机构共诊疗3.6亿人次。 [88] 体育事业2019年,安徽全年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安徽运动健儿共获得65枚金牌、59枚银牌、106枚铜牌。全年共举办百人以上的群众体育健身活动4262次,参加活动总人数414万人次。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约为1.78平方米。全年销售体育彩票82.3亿元。 [9] 社会保障截至2019年末,安徽省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为1217.06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501.7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518.79万人,全年为14.49万名失业人员发放了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全年参加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639.96万人和622.2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6732.17万人。年末36.7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78.3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36.2万人。全年民政部门临时救助10.8万人次。 [9] 知识产权脱贫攻坚综述2019年,安徽货物运输量36.8亿吨,货物运输周转量10217.4亿吨千米。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5.5亿吨,增长8.5%。全年旅客运输量6亿人次,比上年下降6.4%。旅客运输周转量1212.1亿人千米,增长0.5%。全省民航机场旅客吞吐量1367.7万人次,增长11%,其中合肥新桥机场旅客吞吐量1228.2万人次,增长10.6%。 [9] 公路
铁路安徽有皖北城际、皖江城际两大铁路网。安徽省铁路运营总里程达到5100千米,其中高铁2165千米;安徽省铁路网密度已经达到364千米/万平方千米,“市市通高铁”,县域铁路覆盖率达到80%,其中高铁通达24个县 [47] 。 截止至2021年11月,安徽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5302公里,铁路网密度379.8公里/万平方公里,居中国第10位。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到2329公里,居全国第一,是中国第二个市市通高铁的省份,干线铁路已覆盖全省16市47县,其中高速铁路通达16市28县。安徽省已经开通至23个省会城市和100多个地级市的直达高铁动车。 [99]
水运安徽水运条件优越,长江、淮河、新安江三大川流横贯省境。全省水域面积广阔,大小河流有300多条,总长度约1.5万多千米,通联全省81%的市、县,能与9个省市相通。拥有6000多千米内河航道,共有一二类口岸11个、港口16个,其中长江黄金水道400多千米,沿岸的铜陵港、芜湖港、马鞍山港都是万吨级天然良港。2016年,初步统计全省拥有生产用码头泊位数1148个,泊位码头长度82437米,其中10000吨级及以上泊位数17个。 [48]
航空
轨道交通
综述在东至县发掘了有着安徽“周口店”之称的距今40万年年前的华龙洞,在蚌埠发现了距今约7000年双墩遗址,是淮河中游地区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是淮河流域早期文明有力证据。安徽及相邻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约有上千处。
戏曲安徽被称为中国戏曲之乡,安徽戏剧表演艺术历史悠久,品种较多,名家迭出。地方戏种现存30余种,分别有黄梅戏、徽剧、庐剧、泗州戏、坠子戏、花鼓灯、推剧、嗨子戏、文南词、目连戏、含弓戏、四平调、洪山戏、太湖曲子戏、怀腔、弹腔等等 [50]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或采茶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徽剧是京剧的主要源流之一,池州的傩戏号称“戏剧活化石”,淮河两岸流行的花鼓灯被誉为“东方芭蕾”。 文学安徽古代代表文学是徽文化、新安理学、道教文化、理学、桐城派、建安文学,桐城派文论体系和古文运动的形成,始于方苞,经刘大櫆、姚鼐而发展成为一个声势显赫的文学流派。新安理学是中国思想史上曾起过重大影响的学派,其奠基人程颢、程颐及集大成者朱熹,祖籍均在安徽新安江畔。朱熹亦自称“新安朱熹”。理学的奠基人洛阳程颢、程颐和集大成婺源朱熹的祖籍均在安徽歙县篁墩,故誉为“程朱阙里”。 美术安徽历史上有新安画派、龙城画派,版画流派有芜湖铁画、徽派版画等。新安画派画派先驱程家燧、李永昌、李流芳,鼎盛时期主要成员有方式玉、王尊素、吴山涛、王家珍、戴本孝、吴龙、吴田标、雪庄等,新安画派在中国绘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51-52] 方言主词条:安徽方言
综述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2处世界文化遗产,2处世界地质公园,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寿县、亳州、安庆、绩溪),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9家国家湿地公园,12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采石矶、巢湖、花山谜窟、太极洞、花亭湖),11处国家地质公园,30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3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08处省保单位,3161处市县保单位。 [53-56] 截至2017年11月,安徽省拥有1处2018全年入境旅游人数60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外国人354万人次,增长10.3%;港澳台同胞253万人次,增长10.9%。国内游客7.21亿人次,增长15.2%。旅游总收入7241亿元,增长16.8%。其中,旅游外汇收入31.9亿美元,增长10.7%;国内旅游收入7030亿元,增长17.1%。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旅游收入3785.2亿元,增长16.4%。年末全省有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600处 [40] 。 截至2021年02月26日,安徽省A级旅游景区总数625家,其中5A级景区12家;安徽省旅游生产经营单位有3.3万个,其中“全国旅游集团20强”3家;旅行社达1519家,星级饭店302家 [57] 。
安徽山多秀丽,且负盛名,其中有黄山市的黄山、齐云山,合肥的大蜀山、宣城的敬亭山、柏枧山,池州的九华山,淮南的八公山,芜湖的赭山、丫山、马仁奇峰,滁州的琅琊山、皇甫山、韭山,宿州的皇藏峪、突山,安庆的天柱山、小孤山,铜陵的浮山,六安的万佛山、大别山天堂寨,淮北的相山、龙脊山等。 长江横穿东西,江面辽阔。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及被称为东方日内瓦湖——太平湖,皖北第一大湖泊——龙子湖。宿州的黄河故道是安徽的湿地旅游资源。安徽的名泉极多,有江南第一泉——圣泉、天下第七泉——白乳泉。安徽主要古道有徽杭古道、旌歙古道、徽安古道、徽开古道、徽饶古道、徽青古道。 [58] 安徽的水兼江河湖,中国第一大河——
主要景区
安徽饮食名目繁多,主要有徽州菜、庐州菜、沿江菜、沿淮菜等,徽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徽州菜起源于歙县,绩溪的徽帮厨师将它发扬光大。徽菜素以重油、重色、重火功,色香味形俱全而盛行于世。徽菜在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沿江菜盛行于芜湖、安庆及巢湖地区,它以烹调河鲜、家禽见长,主要由蚌埠、宿州、阜阳、淮北等地地方风味构成,菜品讲究咸中带辣,汤汁味重色浓,并习惯用香菜佐味和配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