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陕西省易物服务商陕西,简称“陕”或“秦”,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西安,位于中国内陆腹地,黄河中游,东邻山西、河南,西连宁夏、甘肃,南抵四川、重庆、湖北,北接内蒙古,介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总面积20.56万平方千米。中国经纬度基准点大地原点和北京时间国家授时中心位于该省 [1-2] 。下辖10个地级市(其中省会西安为副省级市)、31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69个县。 百科星图查看更多
目录上古时期 陕西是中华民族重要的8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始祖母、炎帝和黄帝的远祖、伏羲和女娲的母亲、华胥国女首领华胥氏,创造了中国的农耕文化,开创了中华八千年文明史,从华胥到华夏,从华夏到中华,形成了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16-17] 西周(前1046—前771年) 周是陕西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始祖名弃,善种植,尧舜时被封为“后稷”,封于邰(今武功县及杨陵区一带)。公刘时由邰迁到邠(今彬州市、旬邑县之间),到古公亶父时迁到岐山之阳的“周原”(今扶风县与岐山县交界处)。周人在这里兴建城邑、疆理田地、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商代晚期已为渭水中游的强盛诸侯国。姬昌(文王)迁都丰京(今西安市长安区马王村一带)。姬昌死,其子姬发(武王)即位,在沣河的东岸营建镐京(今沣东新城斗门街道 [20] 一带),并修文王绪业。 秦代(前221—前207年) 秦人的祖先秦孝公元年(前361年),嬴渠梁继位,重用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废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陕西北部为上郡,陕南为汉中郡,关中畿辅区域设内史。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国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西汉(前202—9年) 秦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把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分封给秦朝的三名降将:章邯为雍王,治咸阳以西地区,都废丘(今咸阳市兴平县);司马欣为塞王,治咸阳以东地区,都栎阳(今西安市临潼区);董翳为翟王,治陕北地区,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市一带),将应封为关中王的刘邦分封到偏僻的汉中区域。 汉元年(前206年),汉王刘邦率军暗渡陈仓(今宝鸡),袭击关中,章邯自杀,司马欣、董翳投降,陕西遂为刘邦所占。汉五年(前202年),项羽乌江自尽,刘邦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史称西汉,京师长安城(今西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城市。 建元二年(前139年),汉武帝派遣西汉末年,农民起义不断,外戚势力日渐势焰。 东汉魏晋南北朝(25—581年) 隋代(581—618年) 隋开皇元年(581年),北周相国杨坚废周静帝宇文阐自立,是为隋文帝。次年,由建筑家宇文恺规划,在汉长安城东南营造面积达80多平方千米的新都城——大兴城。隋文帝重新一统华夏,确立三省六部制,兴科举,建立政事堂议事制度、监察制度、考绩制度,强化政府机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因其大力倡导节俭,废除杂税并置仓储粮,很快使天下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史称“开皇之治”。 仁寿四年(604年),杨坚崩,次子杨广继位,即隋炀帝。炀帝在位期间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终在大业七年(611年),民变爆发、天下大乱。 唐代(618—907年) 唐代是中国古代的鼎盛时期,也是古代陕西最繁荣的时期。 唐代京师长安人口最多时超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代的长安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唐王朝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人通过陆路或海路前来长安。同唐朝关系较为密切的主要有波斯(伊朗)、日本、印度等国。唐代200多年间,日本派遣唐使达19次之多;唐代长安的外国学生中,以日本学生为最多。 北宋(960—1127年) 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设立关西道。 元代(1206—1368年) 中统三年(1262年),设立陕西四川行中书省,辖区约有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五省区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地区。 至元十八年(1281年),分设甘肃等处行中书省。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又将陕西、四川行中书省分成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和四川等处行中书省。陕西等处行中书省辖区约有今陕西省(不含略阳、勉县、宁强县)、甘肃省永靖县以东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及内蒙古河套地区大部。元朝中叶,安西路改名奉元路。 [19] 明代(1368—1644年) 明代,陕西地区为清代(1636—1912年) 康熙六年(1667年),将平凉、庆阳、临洮、巩昌、四府划出,从陕西省分置甘肃省(含宁夏),属于内地十八行省。至此陕西省界同今日比较除北部边界在长城以南、宁陕一段略微西缩外,基本重合。 中华民国(1912—1949)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 陕甘宁边区政府(1937—1950年)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17日,国民党表示承认陕甘宁边区。9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成立。边区政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施新民主主义纲领,有系统有步骤地在全边区范围内进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建设,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型。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胡宗南率部进攻陕甘宁边区;3月18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总部及陕甘宁边区等党政机关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收复延安,边区政府迁回延安。 1949年12月,陕甘宁边区辖地约为今陕、甘、宁、青、新5省区全部,山西省西半部,湖北省郧阳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及套西地区,边区政府入驻西安市。 区划沿革1953年3月12日,西安改为中央直辖市。 1954年,四川省通江县碑坝区划归陕西省南郑县。 1957年,四川省旺苍县三道乡划归陕西省。 1984年,撤销咸阳地区,咸阳市改为省辖市,高陵、周至、户县划归西安市。 1997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在杨陵区成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杨凌示范区管辖县级杨陵区。 2017年1月,西安代管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部分区域12.6平方千米由咸阳管辖 [27] 。4月,西咸新区正式托管咸阳15个乡镇街道 [28-29] 。同月,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神木县,设立县级神木市 [129] 。 区划现状位置境域陕西省位于中国中部,黄河中游地区,南部兼跨长江支流汉江流域和嘉陵江上游的秦巴山地区。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相毗连,西与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相邻,南以米仓山、大巴山主脊与四川省、重庆市接界,东南与湖北省、河南省接壤。介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39°35′之间,总面积20.5603万平方千米。 [1] 陕西辖境南北跨纬度7°54′,最大直线距离863千米。省境最北端在府谷县刘家坡北面,地理纬度为北纬39°35′;省境最南端为镇坪县南缘的杉树坪,地理纬度为北纬31°41′。东西跨经度5°46′,最大直线距离约510千米,平均宽度约400千米。省境最东端为府谷县黄甫乡段家寨以东黄河主航道中心线,地理经度为东经111°15′;省境最西端为宁强县青木川乡坟林坝西侧,地理经度为东经105°29′。 [54] 地形地貌北部是黄土高原区,海拔900—1900米,总面积8.22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40%。 中部是关中平原区,海拔460—850米,总面积4.9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24%。 南部是秦巴山区,海拔1000—3000米,总面积7.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6%。 气候特征陕南属北亚热带气候,关中及陕北大部属暖温带气候,陕北北部长城沿线属中温带气候。气候总特点是:春暖干燥,降水较少,气温回升快而不稳定,多风沙天气;夏季炎热多雨,间有伏旱;秋季凉爽,较湿润,气温下降快;冬季寒冷干燥,气温低,雨雪稀少。全省年平均气温9—16℃,自南向北、自东向西递减;陕北年平均气温7—12℃,关中年平均气温12—14℃,陕南年平均气温14—16℃。年平均降水量340—1240毫米。降水南多北少,陕南为湿润区,关中为半湿润区,陕北为半干旱区。 [55] 陕西省横跨三个气候带,南北气候差异较大。水系水文陕西境内绝大部分为外流河,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其中在陕境内的黄河流域面积13.3301万平方千米,有河流2524条;在陕境内的长江流域面积72265平方千米,有河流1772条。境内湖泊稀少,除秦巴山地有散见湫池外,主要分布在陕北长城沿线风沙滩区。 [56] 水资源陕西地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水能资源丰富。全省水能资源理论总储藏量为1438.46万千瓦,可开发装机为666.66万千瓦,其中小水电为179.33万千瓦。主要河流水力资源情况如下:黄河流域在陕西境内流域面积133301平方千米,主要河流44条,理论蕴藏量为580万千瓦,可开发装机为234万千瓦,其中小水电52万千瓦。长江流域在陕境内主要有嘉陵江、汉江、丹江3条河流的上游段,集水面积72265平方千米,主要支流78条,水力理论蕴藏量为858.09万千瓦,可开发装机432.60万千瓦。其中小水电为126.88万千瓦。 [57] 植物资源陕西生物资源丰富,多样性突出,秦岭巴山素有“生物基因库”之称,其生态系统、物种和遗传基因的多样性,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有种子植物3300种,占全国种子植物总种数的12%;药用植物近800种,天麻,杜仲、苦杏仁、甘草等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红枣、核桃、桐油是传统的出口产品,中华猕猴桃、沙棘、绞股蓝、富硒茶等资源具有开发价值。渭北是中国主要的优质绿色苹果出产地,陕西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中国第一。 [57] 动物资源矿产资源陕西省是中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世界上有用的160种主要矿种中,陕西已发现138种(含亚矿种),已探明储量的有93种,产地达510多处。储量在中国居前3位的有钼、汞、铼、钛、金、煤、蓝石棉、普通石棉、水泥灰岩及化工灰岩、铝土矿和耐火黏土。 陕西中部以有色金属、贵金属、黑色金属和非金属矿最为丰富;西南部大巴山矿产主要为锰、磷、石膏。陕西省有46个县市分布有煤炭,总储量的99%集中在陕北、渭北地区。此外,石油、天然气也十分丰富,含油范围约5万平方千米,总储量达亿吨。 [57] 截至2021年末,陕西省常住人口3954万人,比上年减少1万人。其中,男性2018万人,占51%;女性1936万人,占49%,性别比为104.24。出生人口31.2万人,出生率7.89‰;死亡人口29.2万人,死亡率7.38‰;自然增长率0.51‰。城镇人口2516万人,占63.63%;乡村人口1438万人,占36.37%。人口年龄构成为:0—14岁人口占17.15%,15—64岁人口占68.86%,65岁及以上人口占13.99%。 [134]
综述2021年,陕西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9800.98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409.39亿元,增长6.3%,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8.1%;第二产业13802.52亿元,增长5.6%,占46.3%;第三产业13589.07亿元,增长7.3%,占45.6%。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15326.86亿元,占生产总值的51.4%,较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 [134]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陕西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下降3.1%,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下降3.0%,农户投资下降10.9%。在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1.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4.6%,其中工业投资增长4.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6.1%。全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7%,基础设施投资下降10.0%,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6.5%,文化产业投资增长6.3%。 [134] 人民生活 2021年,陕西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568元,比上年增加2342元,增长8.9%;比2019年增长15.8%,两年平均增长7.6%。其中,工资性收入15228元,增长8.4%,占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为53.3%;经营净收入3701元,增长7.0%,占13.0%;财产净收入1840元,增长14.5%,占6.4%;转移净收入7798元,增长9.6%,占27.3%。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9347元,比上年增加1929元,同比增长11.1%,两年平均增长5.2%。 2021年,陕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0713元,比上年增加2845元,增长7.5%;比2019年增长12.8%,两年平均增长6.2%。其中,工资性收入23245元,增长6.4%;经营净收入3058元,增长7.8%;财产净收入3239元,增长13.6%;转移净收入11171元,增长8.1%。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4784元,比上年增加1918元,增长8.4%,两年平均增长2.7%。 2021年,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45元,比上年增加1429元,增长10.7%;比2019年增长19.6%,两年平均增长9.4%。其中,工资性收入6104元,增长13.3%;经营净收入4433元,增长6.8%;财产净收入248元,增长8.5%;转移净收入3960元,增长11.5%。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158元,比上年增加1782元,增长15.7%,两年平均增长9.7%。 2021年,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76∶1,较上年缩小0.08。 2021年,陕西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5%,涨幅处于近五年最低。其中,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1.3%;食品价格上涨0.5%(其中猪肉价格下降30.8%,成为抑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重要因素),非食品价格上涨1.7%;消费品价格上涨1.3%,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7%。新涨价因素占88.7%,翘尾因素占11.3%。 [134] 第一产业2021年,陕西省农业增加值1845.75亿元,比上年增长4.1%;林业增加值59.93亿元,增长14.1%;牧业增加值482.41亿元,增长13.4%;渔业增加值21.29亿元,增长4.7%。 [134] 种植业 林业 2021年,陕西省营造林面积588.65千公顷,森林蓄积量6.68亿立方米,林地面积14037千公顷,林业自然保护区61个,林业自然保护区面积1153.3千公顷,占国土面积5.61%。全省森林覆盖率46.39%。 [134] 畜牧业 2021年,陕西省肉类总产量127.97万吨,比上年增长19.5%。其中,猪肉产量97.6万吨,增长25.6%。禽蛋产量63.40万吨,下降1.3%。奶类产量161.90万吨,增长0.3%。其中,生牛奶产量104.6万吨,下降3.7%。年末生猪存栏885.30万头,比上年末增长4.2%;牛存栏149.30万头,下降1.2%;羊存栏881.10万只,增长1.1%;家禽存栏7695.5万只,下降0.6%。 [134] 渔业 第二产业工业 2021年,陕西省全部工业增加值11256.03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采矿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4.3%,制造业增长8.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7.5%;能源工业增加值增长6.5%,非能源工业增长8.3%;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9.8%;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7.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8%。全年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29585.6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利润3605.1亿元,增长88.6%。 [134] 建筑业 2021年,陕西省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2674.17亿元,比上年下降3.5%。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9176.40亿元,比上年增长7.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总产值5933.95亿元,增长8.7%;签订合同额21842.59亿元,增长9.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6561.94万平方米,下降2.6%。 [134] 第三产业国内贸易 2021年,陕西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50.50亿元,比上年增长6.7%。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997.77亿元,增长5.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252.72亿元,增长17.9%。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9101.73亿元,增长5.5%;餐饮收入1148.76亿元,增长17.4%。在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金银珠宝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9.3%,日用品类增长13.8%,粮油、食品类增长12.7%,烟酒类增长9.7%,石油及制品类增长7.1%,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5.8%,中西药品类增长4.3%,家具类增长3.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9%,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1.1%,汽车类下降1.4%,化妆品类下降2.6%,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下降3.2%,通信器材类下降20.1%。 [134] 对外经济 招商引资 房地产业 2021年,陕西省房地产开发投资4441.00亿元,比上年增长0.8%。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9978.08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7%。商品房销售面积4260.0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3%。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579.58万平方米,比上年末下降2.2%。 [134] 邮电通信 2021年,陕西省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68.51亿元,增长18.7%,其中快递业务量11.18亿件,增长21.9%。电信业务总量433.86亿元,增长22.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661.0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777.76万户,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46.09万户,4G移动电话用户3040.46万户,5G移动电话用户1052.61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1696.88万户,增加327.92万户。 [134] 旅游业 金融业 截至2021年末,陕西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4625.07亿元,同比增长10.5%,比年初增加5176.4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4379.32亿元,同比增长13.3%,比年初增加5193.57亿元。 保险业 2021年,陕西省保险业原保险保费收入1052.37亿元,比上年增长4.6%。其中,财产险254.71亿元,增长8.3%;人身险797.67亿元,增长3.5%,累计赔付支出338.55亿元,比上年增长5.4%。财产险赔付支出169.67亿元,增长14.8%;人身险赔付支出168.88亿元,下降2.6%。 [134] 交通公路 铁路 航空 运输2021年,陕西省货物运输总量16.07亿吨,比上年下降2.8%;货物运输周转量3946.14亿吨千米,增长6.7%。旅客运输总量2.16亿人,下降43%;旅客运输周转量572.87亿人千米,下降2.8%。 [134] 科技事业截至2021年末,陕西省认定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8397家。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68951项,合同成交金额2343.44亿元。其中,技术开发合同23225项,成交金额548.47亿元;技术转让合同1456项,成交金额26.72亿元;技术咨询合同2370项,成交金额13.86亿元;技术服务合同41900项,成交金额1754.40亿元。全年共获授权专利86272件,其中发明专利15516件,实用新型专利65011件,外观设计专利5745件。截至2021年底,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7379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7.045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25859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6.542件。 [134] 教育事业截至2021年末,陕西省共有高等学校111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97所、成人高校14所。研究生招生6.28万人,在学研究生18.54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37.33万人,在校生128.33万人;成人本专科招生9.87万人,在校生22.35万人;网络本专科招生10.44万人,在校生28.82万人。全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223所,招生10.44万人(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29.70万人(不含技工学校)。全省共有幼儿园8226所,入园幼儿41.84万人,在园幼儿137.35万人;小学4559所,招生48.86万人,在校生296.40万人;初中1646所,招生41.30万人,在校生120.47万人;普通高中453所,招生22.62万人,在校生65.04万人。 [134]
文化事业体育事业2021年,陕西省举办第十四届全运会,安全顺畅承办竞技体育31个大项、358个小项、4128场比赛和群众赛事活动4个大项、47个小项、1431场比赛以及展演类4个大项、43个小项的决赛评审,选派741人参加259个项目决赛,共获得91枚奖牌。其中竞技体育获得19枚金牌、15枚银牌、23枚铜牌;群众体育获得9枚金牌、12枚银牌、13枚铜牌和5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9个三等奖,创造了参加全运会历史最好成绩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实现了竞赛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陕西运动员在东京奥运会上勇夺2枚银牌。 [134] 卫生事业截至2021年末,陕西省共有卫生健康机构34971个(包括村卫生室22394个)其中:医院127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41个;卫生院1531个。全省共有床位28.44万张,其中医院病床23.35万张,卫生院病床3.58万张。全省共有卫生人员44.59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6.86万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12.05万人,注册护士15.94万人。 [134] 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截至2021年末,陕西省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1225.09万人,其中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812.19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人数216.9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68.9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629.6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891.64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医疗保险783.8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3107.8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560.24万人。 [134] 社会福利截至2021年末,陕西省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有862个,床位11.5万张,收养人数6.2万人;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有13897个,社区养老服务床位9.8万张,服务人次数达196.6万人次。截止2021年底,全省共有城市低保10.4万户18.6万人,平均保障标准651元/人月;农村低保50.9万户115.9万人,平均保障标准5329元/人年。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五保)12.5万人,其中,集中供养对象约3.8万人,基本生活标准6279—15840元/人年,照料护理标准根据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分别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0%、15%和25%。1—12月,临时救助71.4万人次。 [134] 安全生产2021年,陕西省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46起,同比减少191起,下降25.9%;死亡483人,同比减少93人,下降16.2%。其中,发生较大事故15起,同比减少2起,下降11.8%;死亡51人,同比减少17人,下降25%;未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134] 综述陕西地跨西北和西南,古为雍州、梁州之地(陕北、关中属雍州、陕南为梁州),又称为三秦大地,纵贯南北,连通东西,位于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区,处于黄河中游和汉江中上游,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和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这里有人类诞生初期的西安蓝田猿人,是仰韶文化最集中的发现地,这里有最具原始社会氏族文化代表性的西安半坡遗址和杨官寨遗址,有世界四大古都的长安,这里是世代景仰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的诞生地、部族发源地及陵寝所在地,相传也是更为久远的华胥古国或华胥氏的所在。华胥氏是中华民族的元祖,她分别繁衍下了女娲、伏羲,后来女娲、伏羲繁衍了少典,而炎帝、黄帝二帝又是少典的后裔,故华夏和中华中的华字皆源于华胥氏(一说是源于华山,也位于陕西)。 [18] 秦阿房宫、秦始皇陵、汉阳陵、乾陵、桥陵等都记录印证了陕西古代文化,其中已开发的秦始皇兵马俑坑,就展现了一个巨大地下雕塑艺术宝库,反映出当时高超的艺术水平,是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光辉篇章,号称世界第八大奇迹。 [80] 关中 西秦文化,是中国西部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从上古时代蓝田猿人,到中华文明的发源华胥古国,再到伏羲氏、女娲氏、神农氏“三皇”,从半坡的仰韶文化到西周定都丰镐、秦王朝的建立、汉隋唐帝国的延续,再至近代的西安事变,一直到国家在西安宣布实施西部大开发。 陕北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过13年,留下了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陕北革命精神。 陕北是中国现代革命圣地。从商周时代起,陕北成为中原华夏民族(汉族前身)和其他少数民族融合与交流,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体,融合了北方草原文化的独特文化个性。 陕南 陕西是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大约在80万—120万年前,关中地区的蓝田猿人和陕南汉中龙岗寺人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开始制造和使用一些原始的工具,采集果实和狩猎鸟兽。龙岗寺旧石器在地质年代为中更新世早期,绝对年代距今120万年以上,早于蓝田猿猴人遗址,是陕西最早的旧石器文化,龙岗寺旧石器遗址被誉为是“亚洲三大旧石器遗址之一”。 方言陕西方言是指陕西省管辖范围内的方言。受地理、历史、政治及迁徙等因素的影响,陕西各地方言从语音到词语都有很大的差异。从整体语感来看,陕西方言分为关中话、陕北话、陕南话三部分。秦岭以南除洛南、商州、丹凤外是陕南方言区,延长、甘泉、延安以北除定边外是陕北方言区,陕南、陕北两方言区以外的地域是关中方言区。 关中方言分为西府方言(宝鸡、咸阳西部)和东府方言(西安、咸阳大部、渭南、铜川),是中国最古老的语言。西周时期,关中方言被称为“雅言”,《诗谱》记载:“商王不风不雅,而雅者放自周。”关中方言曾经是周秦汉唐四大朝代的官方语言。汉代的大一统格局更促使了西安话影响全国各地的方言,唐代达到鼎盛。 文保单位截至2011年,陕西有各类文物点3.58万处、博物馆151座、馆藏各类文物90万件(组),文物点密度之大、数量之多、等级之高,均居中国首位,著名的有:长城、秦始皇兵马俑、乾陵、茂陵、阳陵、黄帝陵、法门寺等,西安城墙、西安碑林、西安钟鼓楼、大小雁塔等。在陕西,仅有名有姓的古代帝王陵墓就有72座,被誉为“东方帝王谷”。
世界遗产革命圣地近现代的陕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19日,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从此,中共中央在陕北战斗、生活了13个春秋。延安成为中国革命圣地,中国共产党在这里领导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85] 历史名城综述陕西省A级旅游景区总数已达到257家,其中国家5A级旅游景区8家(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华清池景区、黄帝陵景区、大雁塔—小雁塔景区、华山景区、法门寺佛文化景区、金丝峡景区、宝鸡太白山景区) [88] ,国家4A级旅游景区70家,国家3A级旅游景区140家,国家2A级旅游景区54家,国家1A级景区2家。 [89] 著名景点
古代
现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