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广东省易物服务商广东,简称“粤”,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广州。因古地名广信之东,故名“广东”。位于南岭以南,南海之滨,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及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 [1] 。下辖21个地级市、65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4个县、3个自治县。 [2] 截至2021年,广东省的常住人口为12684万人。 [74] 广东是岭南文化的重要传承地,在语言、风俗、生活习惯和历史文化等方面都有着独特风格。广东也是中国人口较多的省份之一。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全国光、热和水资源丰富的地区,是农耕文明发祥地之一。 [48] [56] 广东是中国的南大门,处在南海航运枢纽位置上。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以陶瓷为纽带的贸易交往圈,并通过水路将其影响扩大到沿海和海外岛屿。 [47] 到了清代,广州成为全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改革开放后,广东成为改革开放前沿阵地和引进西方经济、文化、科技的窗口。 百科星图查看更多
目录广东,《吕氏春秋》称“百越”,《史记》称“南越”,《汉书》称“南粤”,“越”与“粤”通,简称“粤”,泛指岭南一带地方。广东的先民很早就在这片土地上生息、劳动、繁衍。在历史长河中,广州、广东等地名次第出现,逐渐演化成广东省及其辖境。 先秦以前时期 据广东郁南磨刀山遗址与南江旧石器地点群考古发现,岭南在旧石器时代早期就有人类活动。旧石器时代中期,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出现早期古人(马坝人)。商与西周时代,广东先民便与中原有经济文化往来。春秋战国时代,岭南与吴、越、楚国关系密切,交往频繁。历史上楚庭、南武城的传说,反映出这一时期岭南与楚、越的关系。《国语·楚语上》也有“抚征南海”的记载,可见当时岭南与楚国有军事、政治关系。 秦至南北朝时期建置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随后,“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占领岭南,秦始皇将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南海郡辖境东南濒南海,西到今广西贺州,北连南岭,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4个县(据《汉书》记载),郡治番禺。今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属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属象郡,粤西有一部分属桂林郡,粤北部分地区属长沙郡。这是广东历史上第一次划分行政区。 秦末,南海郡尉任嚣病危,委任龙川县令赵佗代职。任嚣死后,赵佗即起兵隔绝五岭通中原的道路。秦亡之际,赵佗武力攻并桂林、象郡,建立南越国(公元前204年至公元前111年),自称“南越武王”。广东除今连州及乐昌北境属长沙郡管辖外,都属南越国地盘。南越国实行郡县制。汉武帝平定南越后,汉朝将南越地划分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9个郡。为了便于监督各郡官吏,汉朝又设立13个常驻监察机构,称为“十三部”,其中设在苍梧郡广信县(今封开)的交趾部,专门负责纠核岭南9郡。东汉时地方官员开始对南海海域进行巡视。 东汉末,交趾部改为交州,除监察权外,还拥有军政大权,成为郡上一级政府,地方行政制度也就从郡县二级变为州、郡、县三级。今广东省境包括交州辖下的整个南海郡(粤中、粤东),还包括苍梧郡、合浦郡、荆州桂阳郡和扬州豫章郡的一部分。其中南海郡较秦代增置3个县:揭阳、中宿(今清远)和增城。东汉末,赤壁之战后逐渐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210年(汉献帝建安十五年),吴国的孙权任命步骘为交州刺史,率兵抵番禺。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步骘把交州州治从广信东迁番禺。264年(吴景帝永安七年),东吴为便于治理,又把南海、苍梧、郁林、高梁4个郡(今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从交州划出,另设广州,州治番禺,广州由此得名。东吴时期,今广东省境除广州辖下的4郡外,还包括荆州始兴郡和海南岛。 西晋时,今广东省腹地属当时的广州,粤北属荆州,雷州半岛和海南岛属交州。 南北朝时期,中国政局南北分裂。北方战乱,南方人口大量增加。南朝统治者对俚人(越族)实行“羁縻”政策,在原地大量封官,导致州、郡数猛增。增设的州、郡、县多集中在粤中、粤西、粤北地区,粤东地区设置较少。因为当时粤东农业经济没有粤西发达,交通也没有粤西方便。粤西有著名的“湘桂走廊”与中原相通。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建置 唐初地方设州、县。岭南45州分属广州、桂州、容州、邕州、安南5个都督府(又称岭南五管)。655年(高宗永徽六年)以后,5府皆隶于广州,长官称为五府(管)经略使,由广州刺史兼任。756年(肃宗至德元年),升五府经略使为岭南节度使。862年(懿宗咸通三年),岭南道划分为东、西道,东道治广州,广东属岭南东道,这是广东省名中“东”字的由来,也是两广分为东西的开始。 宋、元、明、清时期建置 宋代地方行政制度分路、州(府、军)、县三级。今广东省境包括广南东路14州和广南西路境内的7州,共61县。宋朝对唐制有所继承与调整。粤西及海南岛裁撤8个州,而粤东、粤北除循唐制外,仍保留南汉所增置的4个州。997年(宋太宗至道三年),广南路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东路治所在广州,西路治所在桂州,广东大部分属广南东路,“广东”即广南东路的简称。宋朝开始以“千里长沙”“万里石塘”来规范南海诸岛,并划归广南西路管辖。 元朝地方行政制度分省、路、府(州、军)、县四级,另有道,是省以下、路府之上的承转机构。今广东省境分为广东道和海北海南道。广东道道治在广州,海北海南道道治在今雷州市。 1369年(明朝洪武二年),改广东道为广东等处行中书省,并将海北海南道改隶广东,广东成为明朝的十三行省之一。而且,过去长期与广西同属一个大区的雷州半岛、海南岛划拨广东统辖,结束了广东以往隶属不同政区的状况,广东省区域轮廓自此基本形成。明朝,广东设10府1直隶州,统辖7州75县。其中,属明代新置的有顺德、从化、高明、饶平、惠来、大埔、普宁、澄海等22县。这些新置的县大多集中在粤东地区,基本形成当今县制的分布格局。 清初承袭明制,地方行政机关分省、道、府、县4级,但将明时的布政使司正式改称为省。“广东省”名称正式使用,所辖范围与明广东布政使司相同。清设总督管辖广东、广西两省,称“两广总督”,初驻肇庆,1746年(乾隆十一年)移广州。清代广东省最南的辖境是南海诸岛的曾母暗沙,南海诸岛属于广东省琼州府的万州管辖。 民国时期建置 1911年,辛亥革命后建立中华民国,广东省的名称和范围与清代相同,但将府直辖地及州、厅皆改为县,成为省、县二级制,1914年,广东省实行省、道、县三级制,广东省分设粤海道、岭南道、潮循道、高雷道、琼崖道、钦廉道6个道,管辖94个县,后于省、县之间分区设置绥靖区。民国初年,市建置开始设置。1918年成立广州市政治公所,广州开始以省会设市。1921年,成立广州市政厅。1925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7月改广州市政厅为广州市政府。国民政府的地方行政,分为省、行政区、县和市,实行委员制。广东省政府下设广州、北江、东江、西江、南路、海南6个行政区,每区设一行政委员,代表省政府处理该区事务。1938年10月,日军侵占广州,广东省府撤退到粤北(今连州市);为适应战时需要,全省设4个行署。1940年全省改设为9个区(包括沦陷区),到1941年,复改设9个行政督察区。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民国政府把行政督察区分为省府直接督察区和专署行政督察区两种。省府直接督察的有南海、番禺等12个市县,专署行政督察区则分为11个区,共辖88个县。1946年,民国政府接收被日本侵占的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建置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东政区在继承历史传统的基础上,有所调整和变更,主要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9年至1958年。1949年全省设珠江、东江、西江、粤中、南路、兴梅、潮汕、琼崖等8专区和北江临时行政委员会,2个地级市、5个县级市和98个县,广州市为中央直辖市。1951年,将北海市划归广西。1952年,将钦州4县划归广西,广西的怀集县划入广东。1954年,广东省改由中央直接领导,原由中央直辖的广州市划归广东省管辖。1955年,钦州专区所属5县划归广东省。第二阶段是1959年至1982年,其间全省政区不断调整。1959年,在永兴岛设立西沙工委和西沙办事处。1965年,北海市及合浦专区所属各县划归广西。1979年,原属惠阳地区的宝安县改设深圳市,原属佛山地区的珠海县改设珠海市,均由省直辖。广东省直辖广州、海口、汕头、湛江、茂名、佛山、江门、深圳、珠海、韶关等10市,分设韶关、惠阳、梅县、汕头、佛山、湛江、肇庆等7地区和海南行政区及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共辖14市、92县、3自治县。1981年,设立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办事处,由海南行政区直接领导。第三阶段是1983年以后,开始实行市管县、乡镇管村的新体制。1988年,中央政府将海南行政区从广东省划出,另设海南省;同年,广东开始取消地区设置,另设18个地级市(后增加到21个地级市),全面实行地级市管县、乡镇管村体制,一直沿用至今。 [80] 截至2021年12月31日,广东省辖21个地级市,65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4个县、3个自治县(共122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1112个镇、4个乡、7个民族乡、486个街道办事处(共1609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 [76-77]
位置境域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最南部。东邻福建,北接江西、湖南,西接广西,南邻南海,珠江口东西两侧分别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接壤,西南部雷州半岛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全境位于北纬20°09′~25°31′和东经109°45′~117°20′之间。 [78] 东起南澳县南澎列岛的赤仔屿,西至雷州市纪家镇的良坡村,东西跨度约800公里;北自乐昌县白石乡上坳村,南至徐闻县角尾乡灯楼角,跨度约600公里。北回归线从南澳—从化—封开一线横贯广东。全省陆地面积为17.98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7%;其中岛屿面积1592.7平方公里,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0.89%。全省沿海共有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759个,数量仅次于浙江、福建两省,居全国第三位。另有明礁和干出礁1631个。全省大陆岸线长3368.1公里,居全国第一位。按照《联合国海洋公约》关于领海、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归沿岸国家管辖的规定,全省海域总面积41.9万平方公里。 [79] 广东省岸线总长度为4114公里。已开发利用的岸线长度为1414公里,约占总长度的35%。 [16] 地形地貌受地壳运动、岩性、褶皱和断裂构造以及外力作用的综合影响,广东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和平原,其面积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3.7%、24.9%、14.2%和21.7%,河流和湖泊等只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5%。地势总体北高南低,北部多为山地和高丘陵,最高峰石坑崆海拔1902米,位于阳山、乳源与湖南省的交界处;南部则为平原和台地。全省山脉大多与地质构造的走向一致,以北东―南西走向居多,如斜贯粤西、粤中和粤东北的罗平山脉和粤东的莲花山脉;粤北的山脉则多为向南拱出的弧形山脉,此外粤东和粤西有少量北西―南东走向的山脉;山脉之间有大小谷地和盆地分布。平原以珠江三角洲平原面积最大,潮汕平原次之,此外还有高要、清远、杨村和惠阳等冲积平原。台地以雷州半岛―电白―阳江一带和海丰―潮阳一带分布较多。构成各类地貌的基岩岩石以花岗岩最为普遍,砂岩和变质岩也较多,粤西北还有较大片的石灰岩分布,此外局部还有景色奇特的红色岩系地貌,如丹霞山和金鸡岭等;丹霞山和粤西的湖光岩先后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沿海数量众多的优质沙滩以及雷州半岛西南岸的珊瑚礁,也是十分重要的地貌旅游资源。沿海沿河地区多为第四纪沉积层,是构成耕地资源的物质基础。 [78] 气候广东省属于东亚季风区,从北向南分别为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热带气候,是全国光、热和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且雨热同季,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全省年平均气温21.8℃。年平均气温分布呈南高北低,雷州半岛南端徐闻最高(23.8℃),粤北山区连山最低(18.9℃)。月平均气温最冷的1月为13.3℃,最热的7月为28.5℃。全省86个气象站中,历史极端最高气温为42.0℃,出现在韶关;极端最低气温-7.3℃,出现在梅州。 年平均降水量为1789.3毫米,最少年份为1314.1毫米,最多年份达2254.1毫米。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呈多中心分布。3个多雨中心分别是恩平—阳江、海丰和龙门—清远,其中年平均降水量恩平超过2500毫米,海丰接近2500毫米,龙门为2100毫米。暴雨最频繁的是海丰,年平均暴雨日数达13.5天。月平均降水量以12月最少(32.0毫米),6月最多(313.5毫米)。最大日降水量640.6毫米,出现在清远。 年平均日照时数自北向南增加,由不足1500小时增加到2300小时以上;年太阳总辐射量在4200兆~5400兆焦耳/平方米之间。 土地资源根据2015年土地变更调查数据,2015年广东省陆地总面积17971602.40公顷。其中,农用地14973000.82公顷;建设用地2004462.40公顷;未利用地994139.18公顷。农用地中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和其他农用地面积分别为2615887.97公顷、1271328.55公顷、10034269.34公顷、34.86公顷和1048390.10公顷。建设用地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库与水工建筑面积分别为1631144.33公顷、179387.48公顷和193930.59公顷。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土地”和其他土地面积分别为439244.06公顷和554895.12公顷。广东省是国内人多地少的省份之一。土地资源的特点为:自然地理环境优越,土地复种指数高;地势北高南低,海陆兼备,适合多元化经营;地缘人缘优势明显,有利于土地发展外向型经济;人地关系矛盾突出,土地资源尚有一定潜力;土地资源分布与建设用地需求空间“错位”,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难以协调。 [56] 水资源广东省河流众多,以珠江流域(东江、西江、北江和珠江三角洲)及独流入海的韩江流域和粤东沿海、粤西沿海诸河为主,集水面积占全省面积的99.8%,其余属于长江流域的鄱阳湖和洞庭湖水系。全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各级干支流542条(其中,集水面积在1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62条)。独流入海河流52条,较大的有韩江、榕江、漠阳江、鉴江、九洲江等。水文监测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1771.2毫米,折合年均降水总量3145亿立方米。降水时程和地区上分布不均,年内降水主要集中在汛期4—10月,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0%—85%;年际之间相差较大,全省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的1.84倍,个别地区甚至达到3倍。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83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82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450亿立方米,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440亿立方米。除省内产水量外,还有来自珠江、韩江等上游从邻省入境水量2361亿立方米。广东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夏秋易洪涝,冬春常干旱。沿海台地和低丘陵区不利蓄水,缺水现象突出,尤以粤西的雷州半岛最为典型。不少河流中下游河段由于城市污水排污造成污染,存在水质性缺水问题。 [56] 珠江 矿产资源广东省分布有南岭成矿带、武夷成矿带和粤西成矿带等3条重点成矿区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禀赋居全国中等水平。矿产资源种类齐全,至2020年底,发现矿产151种,其中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04种,查明资源储量排名位居国内前10名的矿种56种,主要有铌钽、锆、油页岩、建筑石料、高岭土、稀土、玻璃用砂、锡、银、硫铁矿、铅、锌、钨、海砂等,矿产资源相对丰富。广东省陆域发现矿产地2988处;海域矿产比较丰富,富含海砂、石油、天然气、天然气水合物等。 [98] 植被和生物资源广东省光、热、水资源丰富,四季常青,动植物种类繁多。全省有维管束植物289科、2051属、7717种。其中野生植物6135种,栽培植物1582种。此外,还有真菌1959种,其中食用菌185种,药用真菌97种。植物种类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的有仙湖苏铁、南方红豆杉等7种,属于二级的有桫椤、广东松、白豆杉、樟、凹叶厚朴、土沉香、丹霞梧桐等48种。在植被类型中,有属于地带性植被的北热带季雨林、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中亚热带典型常绿阔叶林和沿海的热带红树林,还有非纬度地带性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针叶林、竹林、灌丛和草坡,以及水稻、甘蔗和茶园等栽培植被。香蕉、荔枝、龙眼和菠萝是岭南四大名果,经济价值可观。 广东省动物种类多样。陆生脊椎野生动物有774种,其中兽类110种、鸟类507种、爬行类112种、两栖类45种。此外,还有淡水水生动物的鱼类281种、底栖动物181种和浮游动物256种,以及种类更多的昆虫类动物。动物种类中,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的有华南虎、云豹、熊猴和中华白海豚等22种,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的有金猫、水鹿、穿山甲、猕猴和白鹇(省鸟)等95种。 [17] 广东省分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及数量: 野生动物资源情况。根据《广东省陆生脊椎动物分布名录》,广东省陆生脊椎动物4纲、36目、143科、928种,其中两栖纲3目、11科、75种,爬行纲2目、22科、156种,鸟纲21目、80科、553种,兽纲10目、30科、144种。根据新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广东省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的保护野生动物254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59种(兽类12种,鸟类26种,蜥蜴2种,蛇类1种,水生17种,昆虫1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95种(兽类14种,鸟类109种,蜥蜴6种,蛇类8种,蛙类3种,水生49种,昆虫6种)。其中由林业部门管理的188种,一级有华南虎、云豹、小灵猫、大灵猫、穿山甲、梅花鹿、麝、白鹳、黑鹳、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蟒蛇等42种;二级有猕猴、黑熊、豹猫、藏酋猴、赤狐、黄喉貂、毛冠鹿、水鹿、白鹇、白胸翡翠、白腰杓鹬、斑头大翠鸟、斑头秋沙鸭、大壁虎、脆蛇蜥等146种。 [98] 野生植物资源情况。广东有维管束植物7700多种,隶属于2051属、289科,其中野生植物有6135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的有57种(包括国家一级8种,国家二级49种)。其中由林业部门管理的一级保护植物有广东苏铁(仙湖苏铁)、水松、南方红豆杉、合柱金莲木、伯乐树、报春苣苔等6种;二级有七指蕨、金毛狗蕨、中华桫椤、粗齿桫椤、大叶黑桫椤、小黑桫椤、黑桫椤、桫椤、白桫椤、苏铁蕨、华南五针松等39种。 [98] 海洋资源广东省海岸线长,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生物包括海洋动物和植物,共有浮游植物406种、浮游动物416种、底栖生物828种、游泳生物1297种。远洋和近海捕捞,以及海洋网箱养鱼和沿海养殖的牡蛎、虾类等海洋水产品年产量约460万吨;可供海水养殖面积77.57万公顷,实际海水养殖面积19.49万公顷,是全国著名的海洋水产大省。雷州半岛的养殖海水珍珠产量居全国首位。沿海还拥有众多的优良港口资源。广州港、深圳港、汕头港和湛江港成为国内对外交通和贸易的重要通道;大亚湾、大鹏湾、碣石湾、博贺湾及南澳岛等地还有可建大型深水良港的港址。珠江口外海域和北部湾的油气田己打出多口出油井。沿海的风能、潮汐能和波浪能都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广东省沿海沙滩众多,气候温暖,红树林分布广、面积大,在大陆最南端的灯楼角有全国唯一的大陆缘型珊瑚礁,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大。 [56] 广东海域辽阔,滩涂广布,陆架宽广,港湾优良,岛礁众多,海洋生物、矿产和能源资源丰富。海域面积42万平方千米,是陆地国土面积的2.3倍。大陆海岸线长4114千米,居全国首位。拥有海岛1963个,岛岸线长2378千米,其中90%以上的海岛为无居民海岛,面积小于500平方米的海岛占50%以上。沿海港湾众多,适宜建港的有200多个。 [98] 广东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广东省常住人口为10430313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8642000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7883132人,增长20.69%。年平均增长率为1.90%。 [53] 2016年末常住人口10999万人。 [56] 2019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1521.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75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43.38万人,出生率12.54‰;死亡人口50.99万人,死亡率4.46‰;自然增长人口92.38万人,自然增长率8.08‰。 [8]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广东省的常住人口为126012510人。 2021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2684.0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9466.07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74.63%,比上年末提高0.48个百分点。 [75] [81] 出生人口118.31万人,4.52‰。 [92] 广东有3000多万海外侨胞,占全国海外侨胞人数一半以上,分布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在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柬埔寨,欧美的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德国,南美洲的秘鲁、巴拿马、巴西、委内瑞拉,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非洲的毛里求斯、马达加斯加、南非等国家和地区。省内有10.17万归侨、3000多万侨眷,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潮汕平原和梅州等侨乡地区以及23个华侨农场。 [18] 综述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联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成为与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并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 [7] 接下来广东还将打造由珠三角九市和环珠三角六市组成的大珠三角经济区,打出政策“组合拳”,提速粤东西北振兴发展。 广东省政府于2017年12月发布了《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提出在城镇化方面,广东要形成以珠三角世界级湾区城市群为引领、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阳城市带为支撑的世界级沿海都市带。该《规划》提出,要对接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化布局,推进形成“一轴、多中心、集群式”城镇空间结构。“一轴”即依托沿海高速公路、高快速铁路,构建贯通粤东、珠三角、粤西的沿海发展主轴;“多中心”即以广州、深圳为主中心,珠海、汕头、湛江为副中心,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汕尾、揭阳、潮州、阳江、茂名等为地区性中心,构建“双核多心”功能等级体系。 [19] 2021年,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达12.4万亿元、同比增长8%,,广东成为国内唯一一个GDP超12万亿元的省份,连续33年居全国第一 [67] ;广东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828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5234美元),增长7.1%。经广东省统计局核实,这也是广东人均GDP首次超过1.5万美元大关。 [72] 第一产业2021年,广东粮食再获丰收,全省粮食总产量1279.9万吨,产量创近9年最高水平,同比增长1.0%。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增长4.0%;园林水果产量增长4.0%,其中荔枝、龙眼、火龙果等岭南佳果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2.2%、12.0%和22.6%;茶叶产量增长8.8%;猪肉产量增长36.8%;水产品产量增长5.2%,其中淡水产品增长6.2%,海水产品增长4.3%。 [64] 第二产业2021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5万亿元,同比增长9.0%,两年平均增长5.2%,增速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行业恢复加快,全省在产大类行业增长面92.3%,比前三季度提高2.6个百分点。支柱行业中,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恢复情况好于整体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4%、9.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9.9%;其中,生物药品制造、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同比分别增长44.3%、28.0%。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4.2%;其中,新能源装备制造增加值增长19.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产量增势良好,其中,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56.5%,集成电路增长30.3%,新能源汽车增长155.6%。 [64] 第三产业2021年,广东接触性服务行业有序运行,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10.9%。交通运输总体稳定,货运量同比增长11.9%,其中,铁路、公路运输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货运量同比分别增长26.4%、15.7%;21个地市全部进入高铁时代,旅客出行更加便捷,高铁客运量同比增长7.3%,占整体客运量比重比上年提高11.1个百分点;港口货物吞吐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3.6%、5.2%。快递市场加速扩张,业务量、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3.4%、12.5%。信息消费快速发展,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6.3%,5G移动电话期末用户同比增长17.9%,占全部移动电话用户比重25.2%;移动互联网宽带接入流量同比增长34.0%。企业经营稳步复苏,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1%,利润总额增长11.8%,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利润总额增长112.6%。 [64] 公路
珠三角为了打造一小时生活圈,已开通城际巴士,如莞惠巴士(东莞到惠州)、广佛巴士、莞深巴士(东莞到深圳)、惠深巴士(惠州到深圳)、佛肇城巴(佛山到肇庆),岭南通于2010年广州亚运会前已发行,可在广州、佛山、肇庆、江门、汕尾、惠州、茂名、珠海、韶关、中山、清远、云浮、揭阳、阳江、河源、汕头、潮州、湛江18座城市。力推岭南通与八达通互联互通,广东与澳门岭南通已互通。 轨道交通高铁 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州—珠海—澳门高速铁路(含广珠城轨)、清远—广州—佛山—江门—珠海(含广清城轨)、肇庆—佛山—广州—东莞—惠州(含广佛肇城轨、佛穗莞城轨和广莞惠城轨莞惠段)、江门—中山—广州—东莞—深圳、穗莞深城际、广州地铁14号线(广从轻轨)、广佛环线等。 普铁 国铁Ⅱ级:梅坎铁路 规划建设:柳韶铁路 地铁 电车 深圳:龙华新区有轨电车 佛山:南海有轨电车1号线 水运 [4] 广州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是中国最早对外的通商口岸,在汉唐时期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清朝乾隆“一口通商”使广州为唯一对外贸易港口。 [23] 清末,《中法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法《广州湾租界条约》中,英法等国分别租借租广州、潮州、汕头、琼州(琼州时属广东)、广州湾(今湛江) [24] 。 早在5000~3000年前,广东就已经形成以陶瓷为纽带的贸易交往圈,并通过水路将其影响扩大到沿海和海外岛屿。通过对海船和出土陶器,以及有肩有段石器、铜鼓和铜钺的分布区域的研究得知,先秦时期的广东先民已经穿梭于南中国海乃至南太平洋沿岸及其岛屿,其文化间接影响到印度洋沿岸及其岛屿。深圳港位于珠江三角洲南部,珠江入海口伶仃洋东岸,毗邻香港。深圳260公里的海岸线被九龙半岛分割为东西两大部分,是华南地区优良的天然港湾。蛇口、赤湾、妈湾、盐田、大铲湾、沙鱼涌、下洞、东角头、福永和内河10个港区。 [25] 航空根据规划,“5+4”骨干机场指珠三角地区打造广州白云机场、深圳宝安机场、珠三角新干线机场、珠海金湾机场、惠州平潭机场等5大机场,粤东西北打造揭阳潮汕机场、湛江机场、梅县机场、韶关机场等4个机场。将新建珠三角新干线机场,阳江、罗定机场将升级改造为运输机场。 [28]
广州历史上的8个老机场 作为中国航空事业的发祥地,从1911年广州成功起飞第一架飞机,广州先后出现过的机场多达8个,最早的是燕塘机场,此后是大沙头机场、南石头水上机场、二沙头水上机场、河南沙头机场、石牌跑马场机场、广州天河机场和白云机场。
教育事业综述 截至2020年,全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68万所,比上年增加932所,增长2.6%;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600.63万人,比上年增加116.69万人,增长4.7%;专任教师152.19万人,比上年增加5.36万人,增长3.6%。 [84] 高等院校 2018年1月发布的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广东13所高校60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学校数占全国219所的5.9%,学科数占全国6.72%。全年各级各类教育(不含非学历培训,不含技工学校)招生688.38万人。 [56]
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名单(第一批94所,第二批35所) 省教育厅直属(2所):广东实验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广州市(16+6所):广东广雅中学、广州市执信中学、广州市第一中学、广州市第二中学、广州市第三中学、广州市第五中学、广州市第六中学、广州市第七中学、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广州市培正中学、广州市培英中学、广州市育才中学、广州市真光中学、广东仲元中学、广东番禺中学,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广州市协和高级中学、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从化市从化中学、增城市增城中学 深圳市(14+3所):深圳中学、深圳实验学校、深圳外国语学校、深圳市高级中学、深圳市宝安中学、深圳市南头中学、深圳市碧波中学、深圳市教苑中学、深圳市翠园中学、深圳市宝安高级中学、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深圳市福田区福田中学、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深圳市龙岗区平冈中学,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中学、深圳市罗湖外国语学校、深圳市滨河中学 佛山市(16+3所):佛山市第一中学、佛山市第二中学、佛山市第三中学、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佛山市南海区九江中学、佛山市南海区第一中学、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佛山市顺德区容山中学、佛山市顺德区勒流中学、佛山市顺德区李兆基中学、佛山市三水区三水中学、佛山市三水区华侨中学、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佛山市高明区纪念中学,南海区桂城中学、南海区桂华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海实验高级中学 揭阳市(1所):普宁市第二中学 云浮市(1所):郁南县西江中学 科学技术科技典籍是科技文化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岭南地区流传至今的重要著作,包括《幼幼新书》、《南方草木状》、《萍洲可谈》、《异物志》、《海语》、《海录》、《肘后备急方》等,都具有重要的科技参考价值。 [38] 广东省境内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名单: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源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清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湛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茂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85] 广东科学中心 文化事业文化设施 境外电视 医疗卫生献血情况 2021年广东省建立健全采供血机构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管理模式,无偿献血总人次达到158.47万,采集全血总量230.35万单位(460.7吨),机采血小板22.19万治疗单位,千人口献血率达12.58。 [95] 养老服务 综述岭南文化由本根文化(即语言认同文化)、百越文化(即固有的本土文化)、中原文化(即南迁的中原文化)、海外文化(即舶来的域外文化)四部分组成,其内涵丰富多彩,精彩纷呈,涵盖岭南建筑、岭南园林、岭南画派、戏曲音乐、工艺美术、民俗节庆、宗教文化、饮食文化、语言文化、侨乡文化等众多内容。 广东文化
岭南建筑镬耳屋是岭南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以广府风格的民居建筑为主要代表,因其在屋的两边墙上筑起两个像镬耳一样的挡风墙而得名。镬,是古代的一种大铁锅。“镬耳屋”因其山墙状似镬耳,故称”镬耳屋”。其建筑特点是瓦顶建龙船脊和山墙筑镬耳顶,用于压顶挡风。“镬耳屋”一般为砖木结构,多用青砖、石柱、石板砌成,阶砖铺地,红、白石板铺天井,外墙壁均饰以花鸟、人物图案。潮汕、客家的民居建筑亦有类似镬耳山墙,粤北客家等地称为“云墙”或者是“茶壶环”。 广东岭南建筑 岭南园林是主要指狭义的广府园林(潮州园林另树一支)。岭南园林是中国传统造园艺术的三大流派之一,在现代园林的创新和发展上,更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岭南园林的独特风格:求实兼蓄,精巧秀丽。在建筑形式上,岭南园林有比较鲜明的特色:一是体型轻盈、通透、朴实,体量较小;二是装修精美、华丽,大量运用木雕、砖雕、陶瓷、灰塑等民间工艺、门窗格扇、花罩漏窗等都精雕细刻,再镶上套色玻璃做成纹样图案,在色彩光影的作用下,犹如一幅幅玲珑剔透织绵;三是布局形式和局部构件受西方建筑文化的影响,如中式传统建筑中采用罗马式的拱形门窗和巴洛克的柱头,用条石砌筑规整形式水池,厅堂外设铸铁花架等,都反映出中西兼容的岭南文化特点。 岭南美术
广东画坛从明清起有较大发展,人才辈出,风格独特,技法纷呈,求新求变。20世纪初,在广东产生了“岭南画派”,其创始人主张以倡导艺术革命,建立现代国画为宗旨;以折衷中西,融会古今为途径;以形种兼备、雅俗共赏为审美标准;以兼工带写,彩墨并重为艺术手法。独树一帜,成为在国内外有影响的美术流派。
广府民系的工艺美术,品类繁多,有的在国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如肇庆端砚;广州的象牙雕刻、玉器、红木家具、积金彩瓷、朱义盛首饰和广绣等;佛山陶瓷、木版年画、剪纸、金银铜锡箔、染色纸、南狮狮头、彩扎灯色;新会葵扇;东莞和南海烟花炮竹以及各地在建筑装饰中的木雕、泥塑、灰塑、砖雕等,其中以端砚、粤绣、雕刻、陶瓷最具特色。潮汕有潮州木雕、潮绣、潮汕抽纱、潮州工艺瓷等工艺精品。其他还有雷州换鼓、雷州石狗等。 音乐文化岭南音乐文化由广府音乐(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客家音乐(广东汉乐)和少数民族音乐等主要音乐版块整合而成。渊源深厚的地方性和兼采博取的开放性,使其成为世界人民心中的中华“国乐”象征之一。岭南器乐从20世纪初开始输出到世界各地。岭南歌乐以客家山歌为代表。岭南戏乐包括粤剧、潮剧、广东汉剧、雷剧、正字戏、西秦戏、白字戏等剧种。岭南舞乐精彩纷呈,如佛山狮舞乐,承载着中国南方武术之精髓;揭阳英歌舞乐,演绎着华夏“仁义礼智信”之精华;瑶族长鼓舞乐,传递着中华民族“盘古开天地”之恢宏气势;岭南古琴,蕴含着自明代大儒陈献章、诗人邝露一脉相承的岭南文人血脉,经古琴大家杨新伦精进教习,至当代国家级传人谢导秀勤勉传承,百千弟子如今在岭南已自成一系。 [45] 民俗节庆广东部分民俗庆典活动:南狮、佛山行通济、广州广府庙会、佛山秋色、七夕贡案、潮州大锣鼓、英歌、烧塔、烧龙、扒龙舟、飘色、粤西年例、佛山北帝诞庙会、广州波罗诞庙会、盘古王民俗文化节、人龙舞、傩舞等等。 [35-36] 语言文化粤方言 又称广州话、白话。省内可分:一、粤海片(广府片),分布在广州、佛山、肇庆、深圳、南海、顺德、三水、高明、鹤山、怀集、广宁、四会、高要、云浮、封开、郁南、德庆、罗定、阳山、清远、佛冈、增城、从化、连州、连山、惠州、韶关、博罗、惠阳、惠东、海丰、仁化、乐昌、英德,以广州为代表,影响最大。二、四邑片,分布在台山、开平、恩平、新会、斗门、江门及鹤山部分地区,以台山为代表。三、高雷片,分布在湛江、茂名、阳江、阳春、高州、信宜、化州、吴川、电白、遂溪、廉江、雷州、徐闻,未形成权威代表。四、莞宝片,通行于东莞及宝安,以莞城为代表。五、香山片,通行于中山、珠海(斗门除外),以石岐为代表。各片小有差别,四邑片与粤海片差异最大。全省使用的人口近4000万人,但上述区域也掺杂小片客家话和闽语。广东粤方言还是海外华人社区流行最广的汉语方言,世界五大洲很多国家的华人社区都有她的踪影,如亚洲马来西亚的吉隆坡,越南的胡志明市;美洲美国的三藩市、洛杉矶、纽约、芝加哥、休斯敦,加拿大的多伦多、温哥华、维多利亚,巴西的圣保罗、里约热内卢,巴拿马的巴拿马城;欧洲英国、西班牙、荷兰、法国;非洲南非的约翰内斯堡、法属留尼汪的圣丹尼;大洋洲澳大利亚的悉尼、新西兰的奥克兰、惠灵顿,等等。 客家方言 广东省是客家话最重要的流行地。省内可分:一、粤东片,分布在梅县、蕉岭、平远、兴宁、五华、大埔、丰顺、揭西、紫金、惠阳、惠东、宝安,以及揭阳、饶平、普宁、惠来、潮阳、陆丰、陆河、海丰、深圳、东莞、增城、博罗、中山的一些地区。二、粤中片,分布在和平、连平、龙川、河源、新丰、龙门、佛冈,以及广州、顺德、南海、中山、珠海、斗门、三水、四会、清远、高明、鹤山、开平、新会、台山、恩平的部分地区。三、粤北片,分布于始兴、乐昌、曲江、连州、连南、乳源、阳山、翁源、英德,以及韶关、南雄、仁化、连山、怀集、广宁、郁南、德庆、云浮、罗定、新兴的部分地区。四、粤西片,分散在信宜、阳春、阳江、高州、茂名、电白、化州、吴川、廉江、遂溪、雷州、徐闻。省内其他地区有零星分布,如广州三元里、沙河。全省使用的人口约1500万人。客家方言以梅州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广东客家方言在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东马的沙巴、砂拉越,美洲巴拿马的巴拿马城,非洲的毛里求斯、法属留尼汪都很流行,欧洲如英国也有使用客家方言的华人。 闽方言 广东闽语属闽方言闽南一支。大致可分:一、潮汕片,以汕头、潮州为代表,流行于汕头、潮州、揭阳、澄海、南澳、饶平、揭西、潮阳、普宁、惠来、汕尾、陆丰、海丰。二、雷州片,流行于雷州、徐闻、遂溪,以及湛江、廉江、吴川、电白、茂名、高州、阳西的部分地区,以雷州为代表。全省使用闽语的人口约1700万人。广东闽方言也在东南亚的泰国、柬埔寨、老挝,欧洲法国巴黎等地的华人社区流行。 [81] 文物保护2019年10月16日,国务院公布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广东省新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3处,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的项目2处,其中古遗址7处、古建筑11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15处。迄今为止,广东省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1处。 [86] 截至2021年4月,广东省现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5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29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649处;可移动革命珍贵文物4544件(套);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3个、红色旅游A级景区23个。21个市82个县列入中宣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公布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有重复划入的县、市、区),包括原中央苏区片区、海陆丰片区、长征片区(红一方面军)和广东片区,是全国为数不多全域覆盖的省份。 [42] 截止2021年底,广东省核定公布不可移动文物2.5万余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3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55处,省级水下文物保护区2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000余处。全省核定公布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513处,可移动珍贵革命文物4783件/套。全省博物馆367家,其中国有博物馆247家、非国有博物馆120家;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共82家。 [101] 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2017年8月,除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名录项目4项(粤剧、古琴艺术岭南派、广东剪纸、陆丰皮影戏)之外,还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147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84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608项,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729人。 [87] 民族宗教民族 广东省是56个民族成分齐全的省份。至2020年底,全省少数民族人口445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53%。世居少数民族有壮、瑶、畲、回、满族。壮族主要分布在连山、怀集、廉江、信宜、化州、罗定等县(自治县、市);瑶族主要分布在连南、连山、连州、阳山、英德、乳源、乐昌、仁化、曲江、始兴、翁源、龙门、阳春等县(自治县、市、区);畲族主要分布在乳源、南雄、始兴、增城、和平、连平、龙川、东源、丰顺、饶平、潮安、海丰、惠东、博罗等县(自治县、市、区);回族主要分布在广州、深圳、珠海、肇庆、汕头、佛山、东莞等市;满族主要分布在广州市。改革开放以来,因人才流动、婚姻、务工经商等迁移或暂住广东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非户籍人口)超过338万人,主要集中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全省有县级范围(含县级)以上少数民族社会团体24个。根据国家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广东省设立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乳源瑶族自治县3个自治县和连州市瑶安瑶族乡、连州市三水瑶族乡、龙门县蓝田瑶族乡、怀集县下帅壮族瑶族乡、始兴县深渡水瑶族乡、阳山县秤架瑶族乡、东源县漳溪畲族乡7个民族乡。 [82] 宗教 广东省是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和基督教五大宗教齐全的省份。至2020年底,全省登记宗教活动场所3099处,认定备案宗教教职人员6714人,其中佛教僧、尼4600人,道教乾道、坤道1183人,伊斯兰教阿訇55人,天主教主教、神父、执事、修女197人,基督教牧师、长老、传道679人。全省县级范围(含县级)以上宗教社会团体266个(各地凡设天主教、基督教团体的各按1个统计),其中全省性宗教团体7个,地市级范围宗教团体104个,县级范围宗教团体155个。宗教院校3所:广东佛学院,2011年7月设立,下设曹溪佛学院、尼众佛学院、岭东佛学院、云门佛学院4所分院;广东道教学院,2017年9月设立;基督教广东协和神学院,1986年复办。 [82]
|